好男儿志在四方
——访坦桑尼亚福清商会会长姚少青

如同小鸟羽翼丰满后终将离巢,姚少青长大后与很多福清人一样,选择了离开故乡,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属于自己的未来。但不管到了哪里,他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心中永远有着一份眷恋……

2019年8月,姚少青在坦桑尼亚盖轮盖帝大草原留影。受访者供图

1968年8月8日出生在福清江阴镇潘厝村的姚少青,是家里的唯一的儿子,他前头有一个姐姐,后头是3个妹妹。

福建沿海地区过往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即使家庭清贫,也会对男孩宠爱有加,但这也只能是相对而言的,是基于家庭条件所能给予的最大程度的照顾,所以在姚少青的记忆中,他的童年依然有过挨饿的经历,依旧为生活陷入过窘境。这些童年的挫折恰恰成为了让姚少青成长的“营养”,因为历经过困苦的人,才会产生更多改变生活的思考,拥有更多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渴望。

1989年,姚少青从福清市卫生职业中专毕业后,到江阴镇卫生院当起了一名医生。这种职业对于喜欢安稳的人来讲,算是可遇不可求了,但对于姚少青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事业,他想像小鸟一样地飞翔,看看外面的世界,经历更多的旅途。

不久之后,姚少青就选择到日本闯荡了6年。1995年回国,他在家乡办起了养鳗场,之后,又到湖北开办了编织袋厂,再后来又一路北上到了俄罗斯,卖起了服装。2000年,他选择了独闯非洲喀麦隆。

现在到世界各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很多成为了“旅游达人”,但姚少青这样满世界跑的商人和他们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享受,后者是历练。和其他走南闯北的福清人一样,姚少青习惯将苦吞进肚子里,即使是头破血流,也会咬着牙继续前行。所以当他再次提及那段满世界漂泊的辛苦往事时,他只是风轻云淡地笑了笑,表情里看不出任何的波澜。

2019年7月,姚少青(右)在达累斯萨拉姆华助中心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很多像姚少青这样满世界跑的福清商人都会遇到同样的事,那就是在遇到来自其他地方的同胞时,他们都会表示对福清人的不解。闯天下的福清人,即使学历不高没有外语基础,也敢前往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世界任何角落,并且经过努力,还都能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很多异乡人都觉得福清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姚少青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只身闯荡喀麦隆时,他在法国巴黎转机过程中遇到过一位武汉人。这位中国老乡了解到他不会法语,却要到陌生的喀麦隆时,惊讶地感概了半天。正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让很多异乡人对福清人赞叹不已。

谈及此事,姚少青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习当地语言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因为不会当地语言就却步。他说,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在实践中进行,在语境中去学,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记忆深刻。

姚少青觉得学习语言是有技巧的,从一些关键词开始学习,就能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如今的姚少青已经掌握了日语、俄语、法语、英语,甚至坦桑尼亚斯瓦西里语他也会说,虽然称不上标准,也不是很流畅,但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意思,日常沟通完全不在话下。这些都是他在一次次不却步的前行中掌握的新技能,增加的新本领。

语言是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但对于福清人来讲,其不仅是工具,也是“落地生根”之本,是走向世界的通道。到了海外后,姚少青体会到,以前在学校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学习到的东西,尤其是语言,都很快就能学会,因为“生活所迫时,什么都要学会”。

2019年5月,姚少青和坦桑尼亚前副总统兼总理John malechela(右)在中国企业落地坦桑尼亚经贸活动现场合影。受访者供图

2005年,姚少青再次出国,这次他的目的地是远在非洲的坦桑尼亚。

从资料上看,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也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不过与非洲其他国家相比,坦桑尼亚还算是一个政治稳定、治安良好,经济相对平稳的国家。姚少青还了解到,坦桑尼亚和中国是友好国家,上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桑尼亚铁路,两国间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刚到坦桑尼亚时,姚少青发现这里的中国人并不多,尤其来投资兴业的中国人更是少见。他从中国发了几个货柜的拖鞋到坦桑尼亚,想要试探一下这里的行情,结果销售情况不错,于是,他就决定要投资办厂。

其实在这之前,姚少青的生意多是以贸易为主,但他感觉贸易有其弱点,因为在利益链条中,贸易所获得的利润很薄,承担的风险却很大,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做贸易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在当地投资办厂相对保险,不仅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还可以为所在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所在国的税收收入。

姚少青算了一笔账,从中国运一个货柜的生产原料到坦桑尼亚,可以生产出3个货柜的产品。在当地投资生产,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政策支持和优惠,其中设备进口就可以免税,这对扩大企业生产非常有利。于是,姚少青投资了几百万元人民币,在距离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仅30公里的地方买下了300亩土地,建起了自己的制鞋厂。他的第一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拖鞋7000-8000双,一年下来就有400多万双,产品不仅在坦桑尼亚销售,还辐射到周边肯尼亚和乌干达两个国家。

姚少青创办的工业园区花园一角。受访者供图

商业社会就如同大自然一般,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发生竞争,而竞争又会带来新的挑战,面临新的转型和发展。在姚少青投资建厂成功后,很多人也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大地,来到坦桑尼亚投资,甚至也办起了与姚少青一样的鞋厂。

几年后,在坦桑尼亚生产的拖鞋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销售价格越来越低。姚少青虽占据了领先的优势,但他还是另辟蹊径,开始投资造纸业,并从生活用纸,逐步向办公用纸和包装用纸方面发展。

因为姚少青先期买下的土地足有300亩,于是,他又用了5年的时间,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9座通用厂房,创办了工业园区,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入驻进来,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基地。为了方便管理,姚少青的工业园区只接受来自中国的投资商,为他们提供如同在国内一般的便利条件,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家乡亲人的帮助和温暖。

姚少青的工业园区,就像是一个“唐人街”,来这里的投资商都是中国人,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浓厚,但园区内绝大多数工人都是当地人,因此这里又像是当地非洲人民一个“别样的家”。

在坦桑尼亚生活多年的姚少青说,坦桑尼亚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很多人都会用中文说“您好”,会点赞中国,这都基于当年中国援助建设坦赞铁路,因为中国是真正在为非洲人民谋福利、作贡献。 

2019年10月1日,姚少青参加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举办的庆祝活动,图为姚少青与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王克(左)合影。受访者供图 

随着福建人越来越多来到这个非洲国家,坦桑尼亚成立了“坦桑尼亚福建同乡会”(下简称“同乡会”),姚少青担任副会长。2019年初,居住在坦桑尼亚的福清人又成立了“坦桑尼亚福清商会” (下简称“商会”),姚少青担任了会长。

无论是同乡会,还是之后的商会,姚少青始终将社团当作服务乡亲的平台,凡事亲力亲为。他觉得自己能在华侨华人社团里担任一定的职务,是同胞们对自己的信任,因此定要认真负责地完成这个使命任务。有人以为华侨华人社团只是为了个人或是所属部分群体的利益而建立,其实不然,在姚少青看来,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华侨华人社团,不仅需要内部团结一致,互助互惠,对外更要关心、服务当地社会,这样才能融合生存。

也正因为这样,姚少青在坦桑尼亚帮助了很多当地民众。姚少青的企业每两个星期就为工人发一次工资,虽然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却很好地帮助当地人解决了实际困难。他曾捐资为当地莫哥浪嘎村委建了足球场围墙、增添办公设施等,2014年,他还和几位中国的企业家一起在莫哥浪嘎捐助建设了一所“北京希望小学”。

当然,姚少青也不曾忘记自己的故乡,虽然祖屋已经没有人居住了,但每年他都会回到出生地潘厝村,到老房子里坐坐看看,同时,他也经常为村庄的建设慷慨捐资。

2019年国庆,《我和我的中国》坦桑尼亚首映式举办,姚少青参与了首映式的组织策划。受访者供图

福清人之所以四海为家,艰苦打拼,最早的初衷是想改变生活,是希望事业有成。但他们功成名就后,都不曾忘记家乡,忘记故土,总有一份浓浓的乡情始终埋在他们的心里。就如很多媒体在报道姚少青时说,他是“扎根在非洲黑土地上的福清哥”,他始终不忘初心,明白自己的“根”到底在哪里。

孙子出生后,姚少青就让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回到了福清,他希望让孙子在家乡生活和成长。如今,姚少青一年时间里,至少有5、6个月待在中国,一方面是为采购生产物资,另一方面是为陪伴年迈的母亲以及儿孙,此外,他还会积极了解中国发展情况、相关经济信息,广交朋友,帮助他们走出国门创业发展。

姚少青说,自己很清楚地知道,新时代的福清人到海外打拼,一定要心系祖国、心系家乡,因为只有背靠祖国,才能不断取得成功,事业才能得到更快发展。

……

采访姚少青,比约定的时间迟了一个小时。原因是他在出门时,遇见一位老人跌倒在地,于是他和路人一起将老者送到医院,妥善安顿好后,才急急忙忙赶到与记者约定好的地点。其实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他已经挤出了宝贵的时间,而后他马上又要国内、国外四处奔忙了,但因为这个意外,直至道别时,他依旧表达着自己满满的歉意。

此时的姚少青,让人肃然起敬。他既是一个在海外投资的成功商人,也是一个怀有爱心的普通“福清哥”,更是一个志在四方的好男儿。

(林小宇 兰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