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是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古老,所以历史悠久,文脉深远;年轻,因此生机勃勃,宏图远大。福州的十大名片,很好的概括了福州这座城市的性格,作为福州人,或者生活在福州的人,是一定要知道的! 福州“十大名片”评选活动始于2006年12月18日,2007年4月28日活动结果揭晓,分别是: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这十张名片涵盖了福州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福州滨江滨海城市性格的概括。 1、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汉族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明代末年,弋阳腔传入闽中,与当地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江湖调,随后出现了演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及以江湖调和歌为主要唱腔的平讲班。清末,平讲班和演唱昆腔、徽戏等外来声腔的唠唠班及福州演唱儒林戏的儒林班合流,最终形成闽剧。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涌现出众多班社及有"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因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魁力而深为广大群众喜爱。 2、温泉 福州被称为“生活在温泉里的城市”。福州温泉的历史悠久而丰富,从晋朝开始便已全国闻名,古往今来,福州温泉文化一脉相传,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撰写歌颂温泉的诗词歌赋,从未间断,一直是国内最负盛名的温泉古都之一。福州温泉多处在市区中心以及市郊。南北长五公里多,东西宽一公里,约占中心市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温泉埋藏浅,便于开采利用,全市200多个汤井,日出泉量约1.5万吨左右,其规模堪称全国省会城市之最。北宋时福州城内就已建起了“官汤”、“民汤”40多处,保留至现代的唐代之前古汤池就有“古三座”、“汤院”等7处。 3、寿山石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4、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仍有三分之二尚未挖掘,待全部建成后,其规模将超过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5、青云山 青云山,国家级AAAA重点景区。位于距福建省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景区面积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山高林茂,云雾飘渺,岩奇洞怪泉碧。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稀动植物——桫椤和羚羊、猕猴等。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天石廊、火烟瀑布、十八重溪石林、藤山草场、天池和状元洞红军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