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清:澳洲创业谋发展,牵线搭桥哺家乡
作为澳大利亚福建总商会副会长和澳大利亚悉尼福清同乡会名誉会长,林国清为人低调,以至于记者在采访他之前,在网上搜不到有关他的任何新闻报道。然而他的人生阅历却非常丰富,22岁半工半读去澳大利亚留学两年,之后白手起家,做过修理工,当过西点师,4年时间里尝试了十几种工作,积累起资金和人脉后,开始自己当老板。 他创业期间,开过照片冲洗店,做过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炒过房,炒过股,最后做起了签证代理,生意在澳大利亚做得风生水起,还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太平绅士”称号。上千名福建籍乡亲特别是福清籍乡亲通过他公司的牵线搭桥,通过正规渠道在澳大利亚圆了留学、就业和致富梦,这些乡亲在外打拼,成就个人事业的同时,也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经历过人生的沧海桑田,才能笑看云卷云舒。8月16日,记者有幸采访到林国清,了解了他的人生故事和成功之道。 林国清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太平绅士”称号。图为2001年,林国清(右一)与澳大利亚悉尼市市长合影。受访者供图 笑对人生 澳洲创业 1967年出生的林国清,今年52岁,但是看样子却只有40岁左右,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直面带微笑。他说,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笑对人生,开心过好每一天是他成功的一个“法宝”。 林国清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在福清一所学校当老师,仅靠微薄的薪水要养活家里四五口人。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国清高中毕业后就弃学工作,他先跟着一个堂哥在福建省艺术图片社做照片冲洗和放大工作,由于用心钻研、干活勤快,他只用5个月就掌握了这门手艺,随后回福清自立门户,开了一家照片冲洗店。开店1年多时间,他已小有积蓄,然而他的志向却不仅于此。“我有亲戚在新加坡创业干得挺好,我也想通过出国改变人生。”1989年,林国清只身去澳大利亚悉尼半工半读念大专,他说,“当时我觉得作为年轻人应该出去闯一闯,我想用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初到澳大利亚,林国清人生地不熟,为了贴补学费和生活费,他经常周末去打工挣钱。大专毕业后,为了省租金,他曾住过十几人合租的套房。毕业4年时间内,他在当地公路局做过修理工、修补过火车座位,也先后在生产汽车排气管、生产沙发、生产家居等的工厂当过工人,在食品加工厂做过西点师,干过仓库管理员,他尝试了十几种不同的工作,不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定位。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这4年艰辛的打工经历让林国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也了解了当地的风俗民情,让他做起生意来更加得心应手。结束了打工生涯后,林国清操起了老本行,在悉尼开了一家1小时照片冲洗店。“我冲洗技术好,服务也到位,假如客户不满意,我会不计成本地重新冲洗直到让他满意为止,因此很多悉尼当地的摄影家都爱到我店里冲洗照片。”就这样,不到5个月的时间,他又开了第二家店,经营了2年多后,数码相机开始出现和兴起,林国清感觉照片冲洗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就果断把店铺转让了,开始寻找新的商机。 “如果说开照片冲洗店是出于兴趣爱好,那么涉足通信行业则是我生意发迹的起点。”林国清说,1995年,他与澳大利亚几个大的通信运营商合作,他的公司作为乙方使用甲方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品牌,为甲方寻找客户和推广业务。“当时同类的营销商主要是卖手机,而我们是与手机使用客户签订18个月或24个月的合同,根据不同的通话套餐免费让客户使用不同价位的手机,类似多打电话就送手机,然后从客户每月的通话费用里抽取8%到10%的提成。” 可一段时间过后,林国清发现这种模式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客户18个月或24个月的合同到期后,该怎么办?旧手机还能正常使用,客户不会选择换一部新手机,这时该如何继续运营?“为了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在澳大利亚华人圈子里,我第一个想出‘带机上台’的方案。”林国清介绍说,这个办法就是在客户合同到期之后,继续与其签订18个月的新合同,但客户不需要换新的手机,而是公司每月给客户一定数额的话费补贴返还,也就是变相的通话零月费。“比如我们给老客户每月30澳元的话费补贴,18个月共需支付540澳元。如果重新买一部手机约向手机供应商支付800澳元。那么重签一个老客户,公司约少花260澳元的费用,扣除一些成本,我们还有利润空间。”林国清说,这是个三方共赢的办法,通信运营商留住了老客户,老客户使用手机基本不要钱,而公司还会有盈利。这种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很受欢迎,高峰时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新增六七十名客户,林国清公司的连锁店也因此从1家扩展到了7家。 在悉尼的通信行业营销业绩评比中,林国清的公司曾拿到过第五名的好成绩。林国清不无骄傲的说:“在通信营销行业,我做了10年。到2005年转行时,我们公司积累有2万多名客户。” 2008年4月,林国清(右一)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中)在北京合影。受访者供图 牵线搭桥 造福家乡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每人拥有一部手机的时候,市场就接近饱和了,所以2005年的时候我再次转行,又去寻找新的商机。”在澳大利亚,林国清把赚来的钱用来买楼买商铺,投资房地产,他赶上澳大利亚的房产大牛市,获益颇丰。 “当时事业小有所成,我总觉得应该为家乡作点贡献,也想回到中国做生意。”于是再次转行那年,林国清选择了回国创业。因为福清是著名的侨乡,想出国闯荡的人很多,林国清发现移民代理这个工作有着很大商机,但总有乡亲因为不慎选择了不好的中介代理,不仅花费巨大,有时还被拒签,遣送回来。善于捕捉商机的林国清在思考,自己在澳大利亚呆了那么久,对当地情况很了解,很有优势,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帮助乡亲们顺利赴澳留学、就业呢?说干就干的他立刻开始筹备,注册了移民代理公司,2006年便拿到移民代理牌照,正好赶上了移民代理发展的黄金期。 当时申请赴澳留学签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纸签,一种是电子签。纸签从准备材料申请到签证被批准,大约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而电子签从准备材料申请到签证被批准,最快只需一周左右。由于介入的时机好且拥有相关资质,他的公司成为了国内首批做赴澳电子签证的指派代理公司,这使他的公司具有了相当强的竞争优势。“我们的服务很到位,当学生签证批签下来后,我经常亲自带队,全程护送这些十六七岁的学生到澳大利亚就学,他们的家长也很放心。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打出了品牌。”林国清说,10多年来,已有上千名福清籍学生通过他公司的“牵线搭桥”赴澳留学和就业,不少人更是在澳大利亚安家落户。 网上有个段子,说去澳大利亚搬砖,月入20万元,惊呆了不少小伙伴。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由于澳大利亚工人短缺,建筑工人工资之高,的确在全球名列前茅。林国清介绍说,像食品加工、酒店管理、瓦工、电焊工、砌墙工、室内装潢等,在澳大利亚都是比较紧俏的工种。做砌墙工、瓦工、室内装潢工人,时薪约有40澳元(约190元人民币),而在屠宰行业,光做肉骨分离剔骨这项工作,每年就2000名左右的工人缺口虚位以待。针对这种情况,也为了帮助国内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待业青年找到更好的工作,2018年起,林国清把代理签证的业务往赴澳四年工作签证的方向倾斜。因为申请赴澳四年工签的客户都是迫切需要工作的人,为了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成功就业,林国清的公司还会提前对他们进行为期数月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加他们就业面试的合格率以及签证的通过率。 如今,林国清的公司早已经以签证通过率高、收费合理而被广为认可。他说,希望今年的四年工签业务能争取做到200户家庭左右,明年则要争取做到500户家庭。因为这些青年在外打拼,不仅是成就自我,改变的更是他们整个家庭的命运,也称得上是帮助他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2017年8月,林国清和女儿一起回国,寻根中国传统文化。受访者供图 为中澳友好合作添砖加瓦 据林国清介绍,目前澳大利亚总人口有2500多万人,其中华人华侨约140万人,福清籍华人华侨则近10万人。为了让旅澳福清籍乡亲有个交流活动的场所,在澳大利亚悉尼福清同乡会的倡议下,团结互助的福清籍华人华侨踊跃捐款捐物,筹建澳大利亚悉尼福清同乡会会馆。经过几年的建设,会馆终于将在今年中秋节前夕封顶,并举办封顶庆典晚会。这是澳大利亚近千家华人社团中第一个建成自己会馆的社团,从此,在澳打拼的乡亲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在林国清看来,爱国爱乡、乐善好施、心系桑梓,是旅澳华人华侨身上共同的特点。而广大福建籍华人华侨,特别是福清籍华人华侨始终秉持着“融和向阳、搏拼天下”的优秀精神,为推动中澳经贸、文化等各领域交流贡献着力量。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闽清县2016年“7•9”特大洪灾等祖国家乡亲人遇到困难时,闽籍、融籍社团和华侨华人都会踊跃捐款捐物,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渡过难关。 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也会有一些失望与困苦。林国清曾因炒股亏损巨大,而如今他谈及此事时只说,“这件事警醒我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要踏踏实实做实业”。谈起自己的生意经,林国清认为,做生意要紧跟国家政策走,转行更要转得对,要关注时局变化,看哪些行业得到了政策扶持。投资一个行业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不能跟风行动,要组建好的团队,善于团结团队成员,更重要的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要坚持下去,把它做好做精做强。 目前,林国清六七成的生意都放在了中国。他在张家界投资建造的四星级酒店于2011年开始运营,今年年底,当地高铁即将开通,他预计客源将大幅增长。此外,他还投资了酒庄、菜鸟商城域名和电商平台等,都正在等待发展机遇,他希望通过这些平台,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把海外好的商品带进中国。 几十年来,林国清亲眼见证了中澳关系的飞速发展,他坚信,中澳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作为签证方面的专家,林国清希望自己能在签证代理行业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更好地为中澳民间交往牵线搭桥,为中澳友好合作添砖加瓦。 (记者李智勇 兰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