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历史 条条文脉获新生 中山路上细雨蒙蒙,路旁的茶馆内茶香四溢。在上下杭玩了一天的黄滨,正兴致勃勃地和朋友谈论着自己的旅游见闻,会馆、古厝、煎包……各色美景美食信手拈来。可聊起中山路的历史,在此生活了十多年的黄滨也难以说出个大概。 “作为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路早在1864年便已成形,同样也融合了明清与民国的风貌。”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宋代,福州便形成了系统的城市街巷网络。此后,每个区的街巷都各有特点:城里(鼓楼)街巷严谨有序,台江街巷与水岸线平行,仓山街巷依山就势。在规划中,市资源规划局以老福州街巷地图为依据,结合典籍、文献等梳理出了230多条传统老街巷,每条都是城市记忆与文脉的载体。 “这条街上最有文化气息的就是中山纪念堂,其他的建筑外观都很普通。”黄滨的一席话,道出了老街巷缺乏开发和保护的现状。临时搭盖众多,街道环境杂乱,缺乏公共休闲空间……众多问题为历史悠久的中山路蒙上了一层尘埃。今年上半年,随着老街区改造的步伐,传统老街巷的保护修复也正式纳入议程,中山路很快被选为首批街巷示范段。 “我们秉承的原则是减法为主,加法为辅。去除不美观的部分,也减少大规模的添加。”市资源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整条街区进行了重新规划,一方面打通断头街巷,形成通达的街巷网络,进而解决片区交通及消防问题,街头的临时搭盖也坚决拆除。 “文化彰显,市井有序”则是改造过程中的另一大原则。按照规划,中山路前广场将建为步行空间,整理周边环境,也烘托中山堂的主体地标;沿线多处也将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增加多处街头小公园;马球场遗址节点则着重加强与冶山的联系,增加街头空间。“文化元素增加了,生活的环境也变美了,真想快点看到新家的样子!”望着眼前熟悉的街道,黄滨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首批51条老街巷纳入整治提升。“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市民们就可以见到重获新生的老街巷。” 挖掘特色 片片街区有故事 上下杭,烟台山,鳌峰坊……相较大隐隐于市的老街巷,分布于市区各地的老街区无疑更受市民的关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处历史文化街区开始了提升改造,鳌峰坊等13个街区已于2019年春节前取得阶段性成效,遍地的文物古迹,数不尽的名人古厝,令市民游客纷纷流连其中。 按照规划,鳌峰坊街区将着力还原一坊二巷四里历史格局,以书院文化为主题,南公园街区则以河坊、街区为载体,还原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拥有众多近现代建筑的烟台山街区则着力打造近代传统文化区。“可以说,全市各个县(市)区的15个特色街区,将分别展示每个区域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街区的建成,留住了文化的记忆,也为文脉的延续留出了空间。永泰登高山街区不仅聘请原住文人和匠人参与古建筑修缮改造,还计划筹建市井民俗博物馆,县职业中专学校也随即开办古建修复专业平台。“鳌峰市民讲堂”也于5月首次开讲,向市民介绍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