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8日开始,来自北极的一股强大寒流席卷美国中西部地区。连日来,全美有22个州出现零下18摄氏度以下低温,受影响人口超过1.4亿。分析认为,美国近期遭遇寒潮,不代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中止或逆转。恰恰相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才是此次严寒天气的罪魁祸首。携手应对全球变暖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是人类共识。 根据美国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近期明尼苏达州和南北达科塔州等部分地区气温达到零下45摄氏度,芝加哥1月30日出现零下30摄氏度的极低气温,创下该市近25年来最低气温纪录。在极端天气影响下,美国中西部许多地区学校停课,全国超过4700次航班被取消,1.18万次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目前伊利诺伊、密歇根和威斯康星等3个州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芝加哥河和密歇根湖出现大面积结冰。 极寒天气已经导致全美至少12人死亡 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中西部地区受本轮极端严寒天气影响最为严重,1月30日的气温介于零下23到零下40摄氏度之间。在明尼苏达州部分地区,寒风使体感温度降至零下65摄氏度。据预测,美国中西部的寒冷天气将持续到2月2日,然后冷空气将向东部移动。预计未来几天,全美将有超过2亿人生活在零度以下的低温,超过8000万人生活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中。 随着极端严寒天气的到来,全美各地的学校纷纷停课。预计中部地区数十万名中小学生课程受到影响,在伊利诺伊、俄亥俄等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学校复课时间仍未确定。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将芝加哥称为“此次寒冷天气的中心”,该市气温甚至比南极部分地区还冷。《今日美国报》的文章说,这两日芝加哥市区街道几乎空无一人,所有公立学校1月30日和31日停课两天,火车和公交车乘客数量寥寥,通勤者必须“全副武装”才能抵挡严寒,在户外稍微站上几分钟,眉毛和睫毛就会结上冰晶。美国邮政局和铁路部门宣布暂停芝加哥地区的一切服务直至1月31日。电力供应商爱迪生联合公司表示,寒冷天气使供电线路受损,导致至少1.9万用户停电,而且这一数字还可能增加。 寒冷天气也让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陷入瘫痪。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的数据,全美有超过4700次航班被取消,其中3500次为进出芝加哥的航班。美国铁路公司表示,每天55趟往返芝加哥的列车都已经被取消。《纽约时报》认为,鉴于芝加哥在美国铁路网络中的重要地位,这将对全国的铁路运行带来影响。 面对此次罕见的低温天气,美国相关地区也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芝加哥市政厅表示,已经在全市设立了270家取暖中心,并在收容所增加了500张床位。其他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也纷纷加开临时取暖中心,并呼吁人们尽量待在温暖的室内。但据美国媒体统计,截至目前,极寒天气已经造成至少12人死亡。仅中部的艾奥瓦州就有4人死亡,其中一人为艾奥瓦大学大二学生,1月30日凌晨人们发现他冻死在学校大楼后面。此外,在寒潮波及区域,急诊室出现了大量因冻伤而前去就诊的病人。 气候变化提高了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 这次极端寒冷天气席卷美国中西部地区,再次引发了美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美国社交网络上出现了一波关于让全球变暖“回来”的热议。不过,美国航天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热带海洋变暖恰恰是导致包括严寒等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大幅上升的原因。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位于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近来不稳定,导致通常聚集在北极的冷空气南下,侵入美国上空,带来了本轮超强寒潮。该机构指出:“‘极地涡旋’侵袭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过去在北半球冬季常发生。” 《纽约时报》进一步分析道,本周美国部分地区气温极低,但这可能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恶果。最新研究表明,北极变暖正在引起寒带喷射气流“极地涡旋”的变化,并将极地的空气推向低纬度地区,从而导致本周在美国东北和中西部的大片地区出现极端严寒天气。 研究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关系的牛津大学气候科学家弗里德里克·奥托表示,虽然并非所有这些极端天气都归咎于气候变化,但地球大气层的深刻变化提高了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 当前,如何看待气候变化在美国仍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美国耶鲁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3%的美国人承认全球变暖确有其事,这一数字比2015年3月的数据上升了10%,另有62%的美国人意识到人类是全球变暖的原因。这反映出在经历了2018年的飓风和山火,以及目前的严寒天气后,美国人更加关注全球气候问题。 各国需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联合国秘书长减少灾害风险问题特别代表水鸟真美近日表示,2018年全球所有地区都受到了极端天气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核查,受洪水、干旱、风暴和山火影响的人数达到了5730万。她再次强调,各国必须改善管理灾害风险的方式,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世界气象组织去年11月底发布《气候状况声明》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有记录以来20个最热年份都出现在过去22年,其中最近4年占据排行榜前4位。 分析人士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全球变暖仍是大趋势,它所带来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未来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携手应对全球变暖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是人类共识。 美国俄亥俄卫斯理大学生物学教授劳利·安德森说,“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孤岛,这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安德森表示,《巴黎协定》代表着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决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合作。(记者 张梦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