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莆田成功举办。论坛期间,举办场馆莆田市会展中心恢宏庄严、清新明亮的风格得到与会者的赞许。可谁又曾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在福州,也有一个“超级工程”正拔地而起,那便是明年即将竣工并交付使用的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未来,这里将作为一系列重要峰会、会展项目的举办场馆。 近日,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举办大型项目媒体开发日,记者走进由这家公司承建的两大“超级工程”,了解建设背后的故事。 “数字福船”扬帆滨海新城 10月30日,在数字中国会展中心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停靠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大东湖畔的一艘“巨型汉代楼船”已现雏形。 项目技术负责人欧阳再福说,数字中国会展中心总投资约16.8亿元,自去年12月29日动工,仅用时9个多月便完成主体钢结构吊装,目前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工作有序展开。“预计2019年3月完工,4月交付使用。” 建筑主体为钢结构,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长255米,宽119米;建筑高度约33米,钢结构屋面最高点45米,总建筑面积11.62万平方米。内设峰会多功能厅两处、大型展厅两处,贵宾室和30间各型会议室。 如此浩大的工程缘何能在这么短时间拔地而起?首先得益于装配式建造这个“加速器”。 “所有梁、柱、桁架等主体结构构件均在工厂生产加工,预制后运至项目现场安装。”欧阳再福介绍,通过预制、拼装,省去现场钢材料加工环节。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群策群力,为项目如期完工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展馆内部有个9600多平方米的无柱大型展厅,采用大跨度桁架结构,最大跨度68米,需采用5台180吨的大型履带吊操作。”如此“巨无霸”,如何不对地下室顶板产生大面积破坏? 通过深化图纸设计,提高顶板设计荷载,增大梁截面,这些举措保证吊装传递到楼板的荷载小于设计荷载。为防止中间区块顶板出现裂缝,在顶板施工过程中,他们还将地下室中部的碗扣架支撑体系保留,待履带吊退出后再拆除,进一步确保安全。 10个多月来,一项项“高大上”的新技术助力各项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项目率先使用先进的AR+VR交互模式,整合CAD图纸与三维模型,通过IPAD等移动终端随时查看,方便施工人员使用;装配式钢结构建造过程中,使用专业软件,实现构件深化设计、制作、安装、检测过程的数据化、精确化;项目制作过程通过工业机器人加工,自动化上下料,自动拼装焊接,安装过程通过模型对构件进行预拼装,精准定位、精确安装…… 文献名邦演绎建筑奇迹 刚结束的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形似飞鸟展翅的莆田市会展中心让人眼前一亮。 会展中心位于莆田火车站前广场,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集会议、展览、宴会等功能为一体。 如此大型建筑,按常规工期要3年,而莆田市会展中心仅用时180天。 项目组打造出一个配置齐全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矩阵式管理架构,精细化统筹管理,建立快速决策绿色通道。为将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无缝对接,项目指挥部请来各专业项目60多名工程设计师,直接在项目现场合署办公,减少沟通损耗环节,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从蓝图设计到精细化可操作的施工图纸,按常规要将近6个月。莆田市会展中心仅用4天完成地下室基础施工阶段图纸,23天圆满完成项目12个专业、2000余张全套施工图纸设计。 项目还在系统首开先河,成立计划管理部,根据各班组进度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计划管理部配备无人机,全方位监督每日目标进度;设置联合作战室,现场解决各项问题;管理人员实行三班倒,保证全时段现场协调管理…… 让施工团队提心吊胆的是当地复杂多变的天气。“施工时间集中在春夏两季,是福建的台风季、多雨季,这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项目技术负责人薛广尉说,180天里,200多名项目管理人员每人面对精确到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的工作安排,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 在与台风赛跑,与酷暑的对抗中,项目刷新国内同类建筑的施工速度,演绎出“福建速度”—— 11天完成35万立方米土方开挖运输作业;40天完成5万平方米的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及9万余立方米混凝土浇筑作业;61天完成屋面结构封顶以及上部主体1.2万吨的钢结构加工、运输、吊装任务;72天完成3.5亿元总产值机电安装工程及室内精装修工程;58天完成4.7万平方米外立面幕墙工程安装;开工5个月以来,平均月产值近2个亿,180天顺利圆满完成竣工验收…… 如今,在八闽大地,不少如数字中国会展中心、莆田市会展中心一样的“超级工程”正破茧成蝶,不仅展现着建筑的美妙和奇迹,更从一个侧面诠释着新时期福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喜人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