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地的崛起——厦门软件园二十年发展纪实
usa.fjsen.com 2018-10-31 09:18:38  廖丽萍 林世雄 杜明华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李楠

1998年,改革开放进入第二十个年头,国内软件企业不足2000家,全年销售收入仅138亿元,还不如美国一家软件巨头的销售收入。然而,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动力,让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增速达到近30%。也就是那一年,厦门像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在信息化的大浪潮下,开始着手兴建软件园。

随后的二十年间,从镶嵌于环岛路上的软件园一期,到背倚虎仔山、远眺厦门东海的软件园二期,再到与集美新城同生共长的软件园三期。厦门软件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与国家改革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成了厦门乃至全省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高地之一。

二十年来,厦门历届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让园区建设成为撬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这个千亿产业链的有力杠杆。

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已颇具规模。早在2011年园区规划建设之初,厦门市委主要领导便提出秉承集美新城“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建设理念,产城融合加速发展。如今,这座面积十倍于软件园二期的新兴产业园区不仅是厦门软件园园区的“升级版”,更是厦门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的“样本”,承载着未来厦门经济的战略增长点。

“这里没有车间机器的轰鸣,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发展引擎,集聚了4000多家企业,产业员工超10万人。2017年,厦门软件园实现营收838亿元。2016年和2017年,在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综合评价中,厦门软件园连续两年位列第七,成长性指数在全国43个基地中排名第一。”作为厦门软件园的建设运营服务主体,厦门信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二十年的持续砥砺奋进,从岛内的创新社区,到跨岛发展、产城融合的创新城区,厦门软件园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载体,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中坚力量。

逐浪前行

1998年8月31日,一场研究推动厦门软件园建设的政府专题会,拉开了厦门软件园的建设序幕。

那时候,数字技术才开始发展,互联网还是“新鲜玩意儿”。作为经济特区,位于东南沿海的厦门在此前提出建设厦门信息港的背景下,加速软件业发展。

“厦门不仅有适合软件产业发展的好环境,同时重视并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拥有高新技术的人才队伍。”在那场专题会中,厦门瞄准的是把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主要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专题会召开四天后,轰动海峡两岸软件业的“厦门软件政策16条”即《厦门市关于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作为当时国内较早的一部产业扶持政策,吸引了境内外软件企业纷纷来厦寻求发展机会。

“软件园成立20年,我们在园区扎根了19年。”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达回忆说。1999年,美亚柏科成立,大本营就驻扎在软件园一期。

在信息化浪潮下应运而生的美亚柏科,在当时许多人眼里却是异类。同行都忙着开发硬件或普通的软件产品,美亚柏科却偏偏兵行险招,将业务方向对准高门槛的互联网电子数据取证。2002年,美亚柏科开发出国内第一套电子数据取证的勘察箱,开始走向自主研发。而今,美亚柏科60%以上的营收,来自于电子数据取证业务。

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成就的不仅是像美亚柏科这样的一批软件企业,更是以软件园为主要载体的厦门软件产业。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IT业主要产品将实现相对自由的进入机制,并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国内的软件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从此开启了“中国软件业黄金十年”。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将目光聚焦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机遇,决定建设软件园二期。

这一决策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以最快的速度批复了厦门软件园二期的建设。同年9月,占地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的厦门软件园二期动工,仅用18个月就完成了建设。

“同时期,其他城市的软件园都是较少面积慢慢分期推进,只有厦门软件园一建就是1平方公里。在软件园的建设中,政府的位置很明确,不是盈利,而是搭建平台,做好服务,助推产业集聚。”时任厦门市常务副市长、厦门软件园二期建设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丁国炎回忆说。

在房地产行业遍地开花,土地财政风光无限的形势下,“大手笔”规划,将岛内如此珍稀的一幅地块用来建设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软件园二期,并且低价让利向产业企业出售,表明了决策者的政治魄力和决心。

正是当时的超前建设,为厦门软件产业每年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加速度,让厦门在此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轮番潮涌中游刃有余。

2011年,在实施“跨岛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中,厦门市委市政府作出又一重大决策,于岛外集美新城核心区,眦邻大学城,兴建厦门软件园三期。

秉承新城“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建设理念,软件园三期既是承接拓展岛内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平台,又是厦门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千亿产业链的核心载体。

以软件园为依托,厦门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十一五”规划末,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被列入厦门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的产值由2005年的45亿元增长到了250多亿元。2016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成为厦门市的第四条千亿产业链,今年,厦门软件园全年营收有望突破千亿元。

开放包容

“2014年开始,我们在异地设立研发基地,有效弥补了企业的人才短板,完善了产业链。”来自瑞为技术的副总经理詹红梅一边展示PPT,一边介绍说。

早晨八点半,厦门软件园二期“创+驿站”里便已热闹起来。在詹红梅的面前,两排并列的长桌周围,来自厦门软件园的企业代表们,围坐在一起,一面享受着美味的早餐,一面聚精会神地听着她的分享。

这是厦门软件园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SAC)联盟不久前举行的一场早餐会,聚焦的是园区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在外地设立研发机构。

“去年年初,我们也在武汉尝试设立分支机构,却遇到了队伍壮大不了,异地内部摩擦不断,企业文化难以形成等问题。”科拓股份的副总经理郭跃华带着公司“走出去”的困惑而来,在听了几家企业的分享后豁然开朗。

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是厦门软件园的服务特色,在探索实践中,园区形成了软件园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SAC)机制。

SAC由园区企业家代表组建而成,每两周,SAC成员都会聚在一块举行早餐会,围绕有关软件园的发展议题建言献策,一些园区规划、产业发展的好点子,就在早餐会中碰撞并成为现实。

“企业不仅可以在早餐会上互相交流,也可以为我们的政策制定提出建议和思路,帮助我们的政策更加精准、贴近企业需求。”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软件园管理处处长倪杰说。

在倪杰看来,厦门软件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搭台,园区企业共商共建共享,这些平台不仅包括各种扶持政策、创新机制,也包括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商务服务平台等硬件平台,以及厦门国际动漫节等品牌活动带来的“软环境”。

2003年厦门软件园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软件研发公共技术平台,建成了国内首个软件园IDC机房,与北大国家软件工程中心合作建立国内首个软件(工程化)产业化公共技术中心。同时,建立了软件人才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厦门软件园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得到国内多个园区的效仿。

“2008年11月,软件园成功举办首届厦门国际动漫节。”原厦门信息集团创新软件园管理公司董事长覃轶雯回忆说,以打造城市品牌活动,推动园区招商为使命,厦门国际动漫节果然吸引来了不少“金凤凰”,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动漫基地落户软件园。作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园区还涌现出咪咕动漫、吉比特、飞鱼科技、4399、极致游戏、翔通动漫等一批动漫游戏龙头企业。

据统计,厦门的动漫游戏产业从2008年的5.2亿元营收到2017年近144亿元的营收,十年间增长27倍。

开放发展、优质服务已经成为厦门软件园的一张亮丽名片。最多的一年,厦门软件园接待参访的数量超过了320批次,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到园区参观学习。

在全国各地软件园区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时,厦门软件园便坚持开放交流的心态,通过交流实现各园区的取长补短,并进入软件园区核心层,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产业思路,这也成为厦门软件园得以跻身全国软件园前列的秘诀所在。

如今,园区已经逐渐形成产业生态圈,引入了创业咖啡、金融资本、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130多家服务机构;通过“创+驿站”和智慧园区建设,打造了园区线上线下协同平台;搭建了人工智能超算平台、云服务平台等在内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企业所需要的发展要素进行全方面聚合。不仅如此,健康医疗大数据、政务信息大数据、公民信息大数据三个国家级大数据平台也在加速推进。

当然,厦门软件园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产业的集聚发展,还是高素质人才汇聚的创新城区的加速推进。

就拿软件园二期来说,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采石坑、垃圾填埋场、工厂小作坊的郊区,如今,绿树青山、高楼栋栋的园林式IT产业园区成了人才和资本汇集的“聚宝盆”。

“刚到软件园二期的时候,这里没什么人气。如今的变化真是让人惊叹。”网宿科技的王风雷说,2000年,网宿科技在上海成立,2004年,企业在厦门设立研发中心,“一开始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食堂开业第一次也就20人来吃饭。现在,各种餐厅、食堂、咖啡馆已经在园区里随处可见,周边的城市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创新创业

身处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85后”创业者陈方毅是幸运的。22岁时创办返还网,23岁成立灵感方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CEO,他很早便在互联网创新方面展现出独特天赋。2013年,他扎根软件园创办了美柚,并成立厦门美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时,短短几个月,美柚便成为国内活跃量最大的女性社区。

五年来,美柚专注于“她经济”这一细分领域,成功打造了“工具+内容+电商服务+数字营销”的产业闭环。去年,美柚实现了超1亿元的净利润,拥有超过1.5亿女性用户。

创新创业或许是生根于厦门软件园内部的基因,以至于它可以在全国众多的园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园区企业本地孵化率高达93%,而这批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成为厦门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美图公司移动端产品覆盖设备数超过15亿;4399成为中国最大的游戏门户网站;南讯软件是新型零售背景下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客户资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商集票据识别技术位居全球第一……

“厦门软件产业虽然没有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巨头型企业,但是在细分领域形成突出竞争优势,拥有一批‘单项冠军’。”厦门经信局软件处处长韩绍兵介绍说。这些“单项冠军”,都是软件园的“生根”企业,它们与园区共同成长,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在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下,厦门软件园紧抓每一次时代机遇,让创新释放更强的活力。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使创新创业成为热潮。厦门软件园通过建设“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及各类众创空间,整合园区各类资源,为促进园区创业兴业提供有力支持。厦门信息集团资本公司为园区创新创业每个月组织了一场“123资本对接会”(即每个月第一周星期二下午3点),来为创业团队搭建资本对接平台。同时,为园区中小企业设立了担保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2012年,爱特咖啡在厦门软件园成立时,还没有‘双创’的概念,但我们已经在做创新创业的服务了。”爱特众创的创始人姚锦程告诉记者,利用自身的资源服务初创团队和小微企业了,他们在“双创”浪潮来临之前,赢得了先机。

以软件园为起点,如今的爱特众创已经有六个空间,共计1.5万平方米的场地,遍布厦门岛内外。通过提供孵化、加速等各阶段的助力,众创空间共举办了数百场活动,对接超过数亿元的资本,服务了超过500个项目和企业,2000多名创客。

姚锦程说,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他们正在打造“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孵化器。目前已经引进了首批12个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的团队,让好项目“走出去、引进来”。

“借助‘一带一路’,我们把创业项目落地在了厦门。”来自台湾的创客周宏达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他的创业项目将新材料涂料与耳机等应用相结合,实现更好的音质效果。在他看来,厦门软件园为他的创业提供了温床。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软件园入驻企业达4177家,拥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数码港、国网亿力、中国建行、中软海晟等一批央企及美图、三五互联、易联众、罗普特、中控智慧、百悟科技、云知声、路桥信息、卫星定位等国内知名企业。园区共有8家主板、创业板上市企业,4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达90家,是名副其实的产业高地。

拥抱未来

目光投向岛外软件园三期这块加速崛起的产业新热土,厦门软件产业蓬勃发展的蓝图便徐徐展开。

数据显示,软件园三期已交付楼宇约13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260万平方米,到今年底,交付楼宇面积将达到160万平方米,相当于“再造”一个软件园二期的规模。目前企业注册数1536家,注册企业超过软件园二期,入驻企业员工人数近2万人,今年营收有望达200亿元。

去年1月,厦门雅马哈正式从软件园二期搬入位于软件园三期的自建楼中,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汇聚了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七个领域的团队,共计500多人。

雅马哈发动机(厦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复军介绍说,以软件园三期为平台,厦门雅马哈将被打造成大型的离岸研发基地,并以厦门为中心发展成为辐射东南亚的制造业一站式IT解决方案提供商。

“入驻软件园三期的企业发展方向各异,但基本都是龙头企业或高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厦门信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园区招商从一开始就将目光锁定在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上,力求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园区也积极搭建中小微企业孵化器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

经多年探索发展,厦门软件园逐渐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及行业应用、移动互联五大产业细分领域。

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厦门软件园正进一步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战略布局,点燃下一轮数字经济的新引擎。

一批行业领头企业正在落户加速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北京云知声的全资子公司及东南总部——云知芯落户软件园三期,公司专注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拥有世界顶尖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是当前国内少有的拥有算法、计算能力、芯片能力全技术链条的人工智能企业。目前,企业合作伙伴数量超过2万家,语音云平台覆盖的城市647个,覆盖设备超过1亿台,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成长最快的创业公司之一。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落户软件园三期,并完成了C1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将在2018年底完成国内首个视觉和超声波融合的自动泊车量产项目。

“厦门在软件产业领域起步较早,如何抓住新的风口,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和新项目,提升城市的持续创新能力。”在厦门大学海西通信工程技术中心石江宏教授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跑者,不断推动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发展。

(廖丽萍 林世雄 杜明华)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