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9月03日 第 10 版)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开始试运行。图为8月29日,人们在参观新闻中心展出的“多彩非洲”图片展。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金秋九月,中国主场外交将进入北京时间。9月3日至4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这是继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之后,中国今年四大主场外交的第三场。 中国主场外交亮点频现,备受瞩目,为全球治理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外交、中国发展的绝佳窗口。 中国声音 世界倾听 自会期正式公布之日起,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就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平台。”尼日利亚《先锋报》刊文指出,“非洲国家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以集体协商的方式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今年的北京峰会意义尤为重大。”《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在北京峰会举办前,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多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对非影响力正在扩大。 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手笔”,每年中国的主场外交活动,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8年中国外交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四大主场活动上。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反对保护主义、孤立、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相反,他主张加强多边体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刚刚结束,德国《商报》网站就在报道中对习近平的讲话进行了精炼的概括。 “堪称年度重大国际事件之一。”俄罗斯《独立报》盛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世界影响力。《外交学者》杂志认为,“上合组织是一个崇尚平等和多样性的多边组织,中国一直是其有力推手。” 中国担当 世界赞誉 2017年底,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对即将到来的2018年进行了几大预测。其中,“中国模式是否会有更持久的吸引力”被作为重点预测之一。该杂志分析指出:“中国越来越向世界展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带着羡慕和渴望之情关注着北京,他们把一个衰弱和分裂的西方抛在身后。” 在多边主义遭遇严峻挑战、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2018年,中国举办多场主场外交活动,向世界展示出开放包容、勇于担当、致力合作的大国形象,向世界传递出信心。 《印度时报》曾仔细研究今年博鳌论坛发布的相关报告,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的经济合作注入新活力,并且帮助亚洲大陆重塑国际关系”。德国《商报》认为,中国在博鳌论坛上宣布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这与威胁要对欧洲汽车征收关税的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还注意到,目前所有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都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范围之内,“他们将各自的发展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并从中获益。”伊朗学者莫森·沙里亚提尼亚盛赞上合组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例证”,称这是“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贡献。” “与我们经历的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不同,中国人教我们认识到,一支蜡烛不会因为点燃其他蜡烛而熄灭,反而会使世界变得更加光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尼日利亚《先锋报》刊文回顾了中非合作的历史及成就,由衷感慨。文章认为,“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没有颐指气使、傲慢专横的做派。” 中国作用 世界期待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局势下,中国将通过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回击外界对中国市场开放度不够的质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指出。 有数据显示,在距进口博览会举行还有4个月的时候,全球已有超过1700家企业报名参加。这是各国企业对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积极回应。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表现值得称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当美国越来越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甚至挑战全球贸易规则时,中国成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者。西方全球治理主导者角色的弱化无疑有利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期待中国领导人展现负责任的国际政治家和勇于开拓的改革者的形象。尼日利亚《先锋报》称赞“中国的发展成就为世界树立榜样”,认为非洲应学习中国“逐渐从对外依赖转向独立自主”,非洲领导人应学习中国领导人“专注务实、以人为本”的精神。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登韩国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金凯的文章称,中国正在由一个全球秩序的“接受者”变为“塑造者”或“贡献者”。俄新社也援引美国学者的观点称,中国将在气候变化、全球经济、世界和平、多边机制等诸多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