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出台24条举措 加快推动医疗服务领域发展
usa.fjsen.com 2018-08-27 10:45:25  蔡柳楠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林进

(原标题:我市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

为加快推进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近日我市正式出台《漳州市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拓展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扩大市场开放、强化政策支持、严格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等多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加快推动我市医疗服务领域发展。

拓展多层次多样化服务

打造医疗联合体

根据新政,我市积极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所提供的签约服务,可与政府办医疗机构提供的签约服务享有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办全科诊所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构建诊所、医院、商业保险机构深度合作关系,打造医疗联合体。

同时,我市将加快发展专业化医疗服务,积极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举办有专科优势的大型综合医院,稳妥有序推动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等服务发展。

此外,我市还将支持发展中医药服务,加快推动医疗与养老融合、健康与旅游融合、互联网与健康融合,探索打造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健身休闲、健康信息服务、健康产品研发、医学教育等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发挥企业在产业集聚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支持。

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

打造对台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方案》要求,我市各地要放宽准入范围,制定和完善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有一定规模、服务能力强、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力争到2020年,全市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同步按照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备不低于20%的比例,预留配置规划空间,个体诊所设置将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同时,我市将积极简化优化行政审批,逐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联审批,优化规范各项审批的条件、程序和时限,力争至2019年底前,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纳入全流程网上审批办理事项,推广网上受理、网上审批模式,构建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和实体大厅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社会办医打造优质的行政服务环境。

此外,我市在促进投资与合作的同时,还将加大境外交流与合作力度,积极引进专业医学人才、先进医疗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经营模式,并充分发挥我市的地缘优势,推进台资医疗产业入漳、吸引台湾医师来漳执业,力争打造出对台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释放政策红利

构建医药产业集聚、分工专业化新格局

根据《方案》,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建立适应医师多点执业的人事管理制度,推动医师聘用退出、教育培训、评价激励、职务晋升、选拔任用等新机制建设;社会办医疗机构赴海外、省外招聘和引进的专业人才,将享受省、市引进各类人才同等优惠政策。

同时,我市将积极建立财政资金扶持机制,不断完善保险支持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在1亿元以上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政府将按投资额1%给予开办补助,用于添置和改善该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设施;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我市将免征增值税;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将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营利性医疗机构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自用的房产、土地3年内将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我市还支持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切实保障用地需求。

在推进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过程中,我市还将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申报药物临床机构资质、开展对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实验研究,鼓励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生产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支持医疗服务企业改制上市和融资,激发我市新药创制的活力,构建医药产业集聚、分工专业化、多元办医的新格局。

严格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新政有效实施,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医疗行业监管和医疗广告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疗收费、诚信经营等纳入记分内容并定期公开,全力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经营秩序。

同时,我市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归集至漳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其中涉及企业的相关记录将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通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共同营造诚信办医环境。

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还将针对社会办医“痛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进行大胆探索,逐项检查审批事项是否放到位、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是否及时跟上、扶持政策是否有力有效等,对发现的问题逐项整改,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社会办医体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并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本报记者蔡柳楠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