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康村,位于龙岩市上杭县官庄畲族乡。犹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这里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客家的母亲河——汀江,从德康起,自北向南贯穿上杭,滋养了整个红色革命老区。 靠着水运,官庄地区曾经颇为繁华。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的水运还十分发达。白天村民坐船去县城赶集或去邻省广东打工;夜晚,河道又成为运输木材的通道。1998年后,随着水电站的兴建以及陆运的优势叠加,水运的优势相对降低,难以为继。受交通、水源地保护区等因素影响,这里的工业、养殖业发展受到限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外流,并逐步走向了凋敝。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同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德康村也在发愤图强,努力走上振兴之路。 ![]() 01 精准扶贫 既“扶智”也要“扶志” 统计数据显示,德康村全村共有贫困户45户112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全乡统一部署,村干部们结合贫困户自身意愿为其指定脱贫计划与帮扶设施,主要从帮助贫困户发展就业、生产、申请困难救助方面入手,帮助贫困户改善条件。“我们始终相信扶贫既要‘扶智’也要‘扶志’,帮助困难户顺利实现自主脱贫。”村支书刘奎说。 在上杭县乾贵蜂蜜养殖家庭农场,记者见到了德康村贫困户蓝乾贵,年逾六旬的他脸上带着岁月风霜与蜜蜂蜇后肿起的大包。“我们养蜂人每天都被蜇,帽子没用。”这位红军后代爽朗地笑着说,脸上丝毫不见对生活的怨怼。 ![]() 2016年,蓝乾贵获得了贴息3年的3万元启动资金,从10多个蜂箱发展为100个新式蜂箱,今年还有望发展为150多个蜂箱。据他介绍,一年预计可产蜂蜜300多公斤,收入可达5-6万元,实现脱贫。 政府的贷款解决了养蜂的资金问题,但是蜂蜜的销路还是问题。“我养的蜂蜜一年只采一次蜜,不多采,也不给喂白糖。到现在为止,去年的蜂蜜还剩下200多斤。今年的蜂蜜5月可以采集了。” 蓝乾贵说,目前,蜂蜜销售都是靠口口相传,附近村里有需要买蜂蜜时,他会送货上门。 2017年底,省侨办驻村干部李榕生来到村里。了解了蓝乾贵的情况后,他联系了福州的设计员,为蜂蜜设计新包装,帮助解决托运问题。下一步,还要帮助产品注册商标,并在网店销售,希望能借此拓宽销售渠道。 02 巧借东风 乡村焕发新貌 2016年,官庄畲族乡直通才溪镇的县级公路通车,官庄不仅告别了过去弯多、路小、坡度大的蜿蜒山路,还可经由这条公路,直接通往高速公路与高铁站。陆运时间一下降低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安全。“过去的山路让人不放心。联系不上时,真担心出事。”官庄畲族乡党委统战委员刘闽强说。“过去交通不便,大家都不愿意来,现在终于好了。” 改变不仅如此。今年,福建省第七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龙岩上杭县举行,为了筹备此次活动,上杭投入上亿元支持民族乡村各项建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会场,官庄畲族乡借此东风,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德康村在汀江河岸兴建了“畲乡源广场”、拓宽村道等,还种植了70多亩观光油菜花……“油菜花开时,美极了,全乡的人都跑到那里看花。”刘闽强说。 ![]() 凉亭、健身设施、步行道,时而还有一群牛在其中吃草……德康村的农民公园虽然不比城里的公园设施完备,却清新自然,一派田园趣味。 据刘闽强介绍,乡里还准备在德康农民公园修建一条自行车道,为各地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休闲场所,也吸引更多人来官庄畲族乡。 03 生态福地 打造农村休闲旅游 官庄畲族乡拥有生态公益林达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4%,早在2014年,就被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这里还是全省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樟树群之一,300-500年的有3株、500年以上的有4株、1000年以上的2株。2014年,官庄古樟树林入选龙岩市“十大魅力风水林”。 官庄乡党委政府提出实施“生态福地、美丽畲乡”战略,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品牌”,积极推进畲乡特色小镇与古樟树生态休闲主题公园建设,培育特色品牌农业,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吸纳周边游客。 ![]() 2017年底,德康村顺利签订了20亩的智能温控大棚协议,由邻村种植能手蓝忻泉承包,由省、县财政配套补助及村里自筹资金组成。据介绍,大棚通过水自动调节温度与湿度,还可根据天气情况自动调节光照。下一步,大棚还将建设自动滴灌等先进功能。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棚中的水果黄瓜长势惊人,每一根藤上都长出了10多根黄瓜。蓝忻泉说,平均5天就可以采摘一次。“我基本上不常过来看护它们,它们自己就很能长。”记者看到,大棚内还种植了玉米、甜瓜、红心芭乐等各类水果蔬菜。 ![]() 刘闽强说,这是全乡第一个智能大棚,乡里希望它能成功,带个好头,吸引更多农民加入,甚至带动更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投身现代化农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刘奎对村里的大棚也充满了期待。他表示,官庄畲族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发展一江两岸,要把德康村打造成为观光旅游村。特色大棚种植正是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体验农村生活的亮点。 04 建幸福院 关爱留守老人 2017年,福建省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把养老事业发展,作为补齐民生事业短板重大举措进行研究部署。养老问题也是德康村面临的难题。据统计,全村共有500多位60周岁以上老人。由于德康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老人身边无人照顾,如何安置留守老人,是刘奎心中的难题。 2018年1月、3月,省侨办副主任林泽春、郑惠文分别来到德康村调研,了解村情、看望老人、慰问贫困户,鼓励村民利用国家对扶贫工作的有关政策,打好脱贫攻坚战,并表示省侨办将竭力帮助村里发展生产。 在得知村里急需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场所,李榕生积极联系省侨办,寻求资金支持。据悉,幸福院将建于全村地理中心——康庄大桥公路旁,共300平米,将解决老人吃、住、医、休闲各个方面的生活所需。 目前幸福院还在规划阶段。刘奎表示,他们还将向当地民政局、宗教局等部门寻求更多的资金,也希望在外务工的乡贤以及华侨华人能够赴德康投资兴业,振兴德康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