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魏然)“不到半个月,环保部门就让污染企业付出沉重的违法成本,大快人心!”日前,我省环境执法部门借助信息化平台,快速查处东山一水产公司超标排污案件,赢得当地群众点赞。据了解,该企业的违法信息还将进入环境信用评价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多部门将对企业联合惩戒。 以科技引领,我省不断完善以污染源在线监控、环保网格、移动执法、环境信用评价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用信息链打通环境执法的“神经末梢”,织密环保监管网,得到环保部肯定。去年以来,全省通过信息化手段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大幅增长,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085起,处罚金额2.0652亿元。其中,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401起,查封扣押1022起、限产停产219起、按日计罚15起、移送行政拘留335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93起。 信息链织密环保监管网 “东海村口的沿海路旁,有人从外地拉污泥过来倾倒,污染环境。”接到莆田市东海镇网格员报告后,莆田市环保局与城厢区环保局执法人员赶往现场,调阅附近对应监控视频,执法人员现场办公,迅速破获这起非法倾倒固废案。 “这起案件查得快、查得准,在实行网格化监管以前想都不敢想。”据省环境监察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环保网格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已成为环保工作中明察秋毫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据了解,我省已全面建成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信息系统,共划定25301个网格、网格员36083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一张网。横向上政府各部门联动共管;纵向上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就像放大镜,也是显微镜。”相关负责人坦言,在一些偏远山区、城乡接合部,许多环境违法问题容易成为漏网之鱼,网格化可一网捕获污染源。据统计,去年通过环保网格化信息系统上报的环境事件就达42636件。 相对于环保网格的全覆盖,污染源在线监控更多在精准执法上显威力。650家重点企业、1052个点位、2927套设备,企业排污情况可一目了然,方便了各级环保部门日常监管。“每一条信息、每一个数据都是一个矿产,我们要不断提升采掘技术,发挥每条信息、数据的最大效用。”指着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省环境监察总队信息化监控中心主任林曦告诉记者,系统还为环保税的核定、排污权交易、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有效依据。 执法全过程网上办理 用好“互联网 ”,不仅能加出智慧执法,更能加出阳光执法、规范执法。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移动执法系统功能建设,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可追溯、执法数据实时在线能监管、执法信息丰富多样能调度、多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可共享。同时,在全国率先与生态环境部环境监管执法平台和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信息系统对接。 “只要打开执法终端,不仅能调取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数据,还可运用检查记录模块,在执法现场就能出具文书,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说话间,执法人员已打开移动执法系统,开始上传刚刚在现场拍摄的影像、录音。他告诉记者,执法全过程网上办理,还可有效克服人为办案的随意性,缩小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空间,同时防止违法企业说情等外部干扰。“通过移动执法系统,谁修改、何时修改、改什么,都须授权,并留下痕迹。谁来说情,都没用。” 信息平台不是花架子,不仅要好用,还要实用。借助信息强化执法结果运用,我省走在全国前列。如,去年我省通过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平台,整合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监管信息,完成2252家参评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并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倒逼企业环保责任的落实。“环境保护非小事,以后再也不敢乱排污,不讲环境信用了。”当看到企业被挂上警示企业黄牌时,福州一企业主懊悔不已。 信息化运用,打造环境执法从线索、执法、惩处、诚信无缝对接的链条,让环境监管更高效、更精准、更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