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18年春节长假预计出境游人次将达到650万,规模为历史之最。而在众多中国人青睐的旅行目的地中,欧洲国家名列前茅。(图片来源:中新社记者 龙剑武 摄) 中国侨网2月13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2018年春节将近,春运大军正涌向家的方向,而与此同时,还有一群人正选择走出家门,用另一种方式体验新春。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2018春节出境旅游趋势预测报告》,今年春节长假预计出境游人次将达到650万,规模为历史之最。而在众多中国人青睐的旅行目的中,欧洲国家名列前茅。 欧洲仍是热门 旅游市场价格暴涨 今年春节,欧洲仍是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 此前,欧洲旅游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法国是中国游客赴欧旅游第一大目的地,61%游客希望前往法国,其次是德国和意大利,分别为37%和28%。 今年一月中欧旅游年开幕期间,媒体报道称,为了吸引中国客,欧洲旅游业都在不断改善服务细节,以让中国游客在欧洲感觉更自在。如提供一杯热水、中文电视台、信号良好的wifi以及更加便利的签证手续…… 不过,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游大热,市场上的各类出境游产品价格普遍上扬。 中国旅行社协会、途牛旅游网此前在京发布“2018年春节黄金周出境旅游价格指数”。指数显示,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中国出境旅游价格综合指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的151.7,与2018年1月的报价相比上涨了37.8%,与2017年春节黄金周相比上涨4.5%。 从团队游产品来看,2018年春节黄金周出境旅游日均价格排名前十位目的地为马尔代夫、新西兰、斐济、澳大利亚、夏威夷、法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德国、阿联酋。 除了传统欧洲旅游目的地,东欧游正在兴起。 俄罗斯旅行社协会近日发布消息称,意大利成为中国黄金周期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俄罗斯排在第九位。 出境游正变成春节“新民俗” 2月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正式对外发布《2017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指出中国居民旅游过年逐渐成为“新民俗”。据调查,中国居民2018年第一季度出游意愿为83%,其中48.9%的游客选择在春节出行。 携程旅游还调查发现,已经有数十万来自近200个国内城市的旅游者通过携程预定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旅游等项目,达到68个国家、海内外700多个目的地城市,最远达到南极,最长行程达29天。 对于“新民俗”的产生,海外网分析称,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越来越值钱”可能是春节出境游人数增长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家庭因素,如今,中国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根据携程旅游近日对年轻旅游者组织的2018春运春节旅游意愿调查发现,旅游过年的年轻人中,有1/3属于“恐婚族”,因为春节回家人际关系麻烦,怕被催婚而选择出门旅行。当然,以亲子游为主的家庭出行也是其中亮点。 当然,相对于过去“回家过年”的传统,中国80后90后的观念则更为开放,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思维也更偏向现代,他们更希望能突破传统,以更有新意的方式来度过这个不仅是节日更是假日的宝贵时间。 旅游局发提醒:理性消费理性维权 中新网报道,中国国家旅游局近日提醒春节假期出境游客安全出行、文明旅游,倡导理性消费、理性维权,不要采取毁伤物品、聚众闹事等不理智行为激化矛盾。 国家旅游局提醒的注意事项分为五方面: ——做好行前准备。关注旅游、外交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了解目的地天气、卫生、交通和社会治安情况。谨慎或暂勿前往恐怖袭击频发、政局动荡不稳或发生重大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注意选择合法的旅行社,签订规范合同,谨防“免费旅游”“旅游赠券”等陷阱。办好签证,购买足额旅游保险,带好护照、机票、邀请函等证件、文件并备好复印件。 ——了解出入境规定。认真了解目的地国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当地海关关于入出境携带物品数量和品种的规定,尤其要留意关于药品、食品、种子、液体、现金等规定,避免出入境受阻。 ——注意文明旅游。要遵纪守法,尊重当地公序良俗。要举止得体,以礼待人,文明旅游,体现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注重绿色环保,倡导“光盘行动”,珍爱文物古迹,杜绝乱刻乱画。让文明出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留意海外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风险防范,看管好随身物品,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参加团队旅游的游客,要听从导游或领队人员的安全提示,注意查看旅游安全须知和提示标识标牌。自助游的游客避免前往未开放景区,谨慎选择高风险旅游项目,必要时请认真做好相应防护准备。自驾车出游的游客,请遵守当地交通法规,避免超速和疲劳驾驶。行程中请保管好证件与财物,多用卡消费,避免携带大量现金。遇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妥善应对,及时报警。 ——倡导理性消费、理性维权。选择正规购物场所消费,不冲动、不盲从、不跟风、不贪小便宜。杜绝攀比心态,谨防上当受骗。遇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可及时通过12308外交部领事保护热线、12301全国旅游投诉服务热线或旅游目的地公布的官方投诉电话咨询投诉,不要采取毁伤物品、聚众闹事等不理智行为激化矛盾。要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在投诉时效内(合同结束后90天内)进行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