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挑细选 340件书画作品脱颖而出 昨天的开幕现场,翰墨飘香,30余名专门从台湾赶来参加盛会的书画家们,站起身来,挥手向观众致意。以书画为媒,两岸书画界的交流在这个灯光闪耀的艺术殿堂里,无声却热烈。 340件入展作品,特别是其中的30件荣获优秀奖的书法、绘画作品,从这一刻起,在这里成为靓丽主角,它们正是从今年参赛的1949件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记者留意到,其中的书法作品,篆、隶、楷、行、草种类齐全,拥有中堂、条幅、横幅等多样的形式;而绘画作品更加不拘一格,无论是祖国大地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是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习俗,或是祖国闪耀史册的发展瞬间,全都在豪迈大笔的勾勒下,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 “这些作品立意高远、视角独特,不仅表现了书者、画者的功力,更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昨天,作品展组委会对今年参展作品的这一评价,很快就得到了蜂拥而来观展的书画爱好者们的认同。尽管才刚刚开展,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下便挤满了人,在他们的眼里,这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品,更是沟通两岸民众心灵的桥梁。 已经来厦参加过5次“海峡杯”全国书画作品展的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创会理事长李沃源站在自己的作品《太行人家》前侃侃而谈――他话语中重复最多的,无疑是在书画展这一平台上,两岸越来越紧密地维系在一起的亲情。他说,作为见证者,他看到了这6年来书画展在艺术技巧上的提升,更感受到了融入这一笔一墨的思想的升华,两岸的中华文化需要两岸共同携手来书写。 不远处,由台湾地区“中华画院”院长李奇茂精心创作的《喜鹊》,不时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这位93岁高龄的书画大师,每年都要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送到“海峡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上展出。在他看来,其中意义,早已跨出了“参展”这个层面,他希望能在翔安区搭建的这个平台上,用自己的笔墨为两岸的文化往来“做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