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萨瑟兰斯普林斯镇一所教堂5日发生的恶性枪击事件再次将枪支暴力问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像以往一样,人们在问,“枪病”如何治?病因到底是“枪”,还是“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说,从人的方面来看,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矛盾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进入多发期,“不论是白人还是少数族裔,相比以往有更多不满,更容易通过暴力事件来宣泄”。 而从枪的方面看,尽管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持有及携带枪械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但是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枪支能否以及如何用于民用,依然存在巨大争议,比如10月1日发生在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的枪击事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527人受伤。凶手使用的是一种经过改装的枪支,可以增加子弹的连发速度,造成更惨重伤亡。 刁大明认为,从法理层面,解决枪支管控,还是有办法的。“在不修改或推翻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情况下,无论是联邦还是州政府,依然可以出台措施收紧枪支政策。各方可细化到底什么枪可以拥、什么枪需要控、严格审查背景等等。” 然而在枪支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国,问题显得异常复杂。比如这次得州枪击案发生后,一位地方官员甚至说,阻止类似事件的方式就是让更多人持枪进入教堂。“这就造成了目前枪支的‘恐怖平衡’。”刁大明说。 应对美国“枪病”,必须有政治层面的突破。“在类似暴力事件越来越多、伤亡越来越惨重的情况下,未来还需要看美国两党是否有勇气、有默契在枪支管控方面达成妥协或共识。”刁大明说。(郑昊宁)(新华社专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