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9日讯(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郑昭 严顺龙)
加快发展补短板 提升群众幸福感
——访十九大代表、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昨日,十九大代表、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重大判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漳州实际,着力发展第一要务,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檀云坤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更好更快发展,坚持经济工作抓重点,重点抓项目,项目抓竞赛,持续深化“抓招商比项目投资、抓生态比城乡环境、抓作风比营商环境”,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为补齐民生短板、做好民生保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檀云坤说,十九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着力解决好广大群众最为关注、最为迫切的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出行难、公共配套差等“四难一差”问题,把很有限的资金,做群众最急需的事情,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平衡性协调性,让群众更有感、让投资更有效。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积极推广“养鸡生蛋工程”,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确保精准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要求,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提升,坚持吃生态饭、走生态路、做生态事,持续探索“生态+”模式,不断延展“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檀云坤表示,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建设富美新漳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
——访十九大代表翁玉耀
“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光辉旗帜。”十九大代表,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翁玉耀表示。
翁玉耀表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新时期经信工作的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为推动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持之以恒稳增长,推动工业总量再上新台阶。坚持增量与存量并举,加大项目招商力度,持续对接一批体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有市场、有效益、有税收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推进一批可在2019年底前建成投产的项目。同时,加强调度、定向发力,促进存量工业企业持续稳定增长。确保未来三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8%。
二是精准施策抓行业,促进产业结构新提升。健全产业分析机制,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机械、电子、石化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超万亿元,打造国家乃至全球重要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锂电、高端装备、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推动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质增效,扩大发展新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抓动能,推动制造业发展新变革。加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支持技术成果产业化、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以上。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协同制造、云制造、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加快“两高”企业即高成长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居全国前列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持续实施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用能权交易试点,促进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四是延伸链条抓集聚,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引导企业“退城进区”,强化园区基础建设,优化园区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聚集度。促进重点工业县区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围绕做优做强产业,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工程,重点推进厦门光电、福州纺织化纤、湄洲湾石化、泉州纺织服装等现有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再提升,推进厦门计算机及通信产业、漳州古雷石化、宁德冶金新材料、宁德新能源、厦钨永磁电机等集群加快发展。
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访十九大代表廖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自豪。这表明了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九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红说。
廖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深刻阐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这让她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于每天需要的粮食也有更高的要求。在解决了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下一步就要关注质量,怎么样让粮食质量变得更好,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廖红说。
廖红认为,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书记在报告中为农业发展规划了蓝图。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粮食高产,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科学研究。高产的同时要在源头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做到“高产、优质、环保”。
二要完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解决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对农业的生态发展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农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发展,就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让农业科学技术可以传达到农民,用科学技术服务农业发展,缓解农业发展中因过量施肥、过量使用农药而引发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
三要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坚定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不仅培养博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也要注重培养直接面向基层的本科、大中专学生等中低端人才,实现人才上中下游综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既保证粮食安全又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色引领追求卓越 为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访十九大代表叶旦旺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非常令人振奋。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等重要论述总结提炼得十分到位,深得民心。”作为一名企业界的十九大代表,福建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技术总监叶旦旺衷心拥护报告。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些重要论述,让长期在企业工作的叶旦旺深受启发。叶旦旺介绍,三祥公司创建于1988年,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三次深入公司调研,鼓励企业通过创新加快发展。从寿宁偏僻山区贫困县的一个民营小企业能够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三祥公司党支部在企业思想政治引领、技术创新、聚合民心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实践证明,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密不可分。
“公司党支部成立17年来,按照‘红色引擎,领航创新’的党建工作理念,秉承‘扎根山区,守住梦想,执着追求,创新发展’的精神,把党的优良传统和党员的优秀基因融入公司。”叶旦旺说,通过将非公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建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一家有强大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企业,创建了“和美三祥、幸福三祥”如家般的氛围。
叶旦旺介绍,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带着作用,通过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制度、成立以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课题攻关小组,加速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反哺社会,公司从未忘记履行承担的社会责任。从1992年公司刚开始赢利就设立了大学生奖励基金,资助当地学子。多年来,党支部牵头累计为地震灾区、医院血库、修桥造路、慈善机构、危房改造、金秋助学等公益事业筹集捐款达1700万元,大力支持周边社区的公共工程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叶旦旺表示,作为一名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回去以后要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刻牢记党的宗旨,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真心实意扎根山区,与企业同风雨、共命运,不忘初心,为企业创新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再立新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