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凤山 通讯员 丁彬媛)走进平潭林业局大院,一棵苍劲挺拔、绿荫如盖的大榕树出现在眼前。这是1990年6月2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到平潭林业局调研时植下的榕树,他以实际行动倡导植树造林、庇护海岛。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平潭考察时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不能毁了“真宝贝”,引来一些损害环境的“假宝贝”。 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以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和两岸共同家园为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风口造林 实验区开发建设初期,外界有不少质疑,认为平潭风大、沙多、海水咸,生态环境差,不适合建设宜居城市。 省林业厅挂职干部、平潭林业局副局长林福平是平潭人,常年负责沿海防护林建设,对此他感触很深。他说,以前平潭有一句流行很广的俗语:光长石头不长草,可见岛上绿色植物少。 平潭是一座离岛,常年季风大,植树造林尤其困难,历史上平潭风沙灾害严重。长江澳处于平潭东北角,是平潭最大的风口。长江澳风电就坐落于此。远远望去,一排排风车形成了一道海边美景。然而一走近,海风就挟着细沙扑面而来,风大时人都站不稳。 “退潮时,海里的沙岸露出表面,经过太阳曝晒,再经风口大风一吹,就沙土漫天飞了。在风口造林,需拿出‘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和智慧。”平潭综合实验区林业局局长卓华玲介绍,长江澳风口前沿沙滩的海沙每年不断随风拥上,堆积在海岸前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连年造林不见林”。 实验区成立后,长江澳沙荒风口综合治理工作被列为全区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2011年以来,平潭连续在长江澳大规模植树,为了挡住风沙,采取了许多办法。在木麻黄苗木前建起2米高的竹篱笆,是最早的尝试,然而风沙一来,竹篱笆就埋进了沙堆,苗木成活率不到30%。经过两年探索,平潭林业工作者总结了经验,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并举的方法:先在最外围堆起一道1米高的防风沙堤,退后几米再建一道2.5米高的沙堤,沙堤上覆土种老鼠刺,内侧每隔10~15米,筑一道渔网做的防风沙“战壕”。“战壕”相间的空地则种上苗木,苗木一律选择2年以上的“平潭2号”木麻黄苗种,高度都在1.2米以上。 经过多年奋战,如今长江澳风口绿色屏障渐渐筑牢,生态得到大大改善。经过多年不断植树造林,幸福洋吹沙地新建防护林与芦洋浦、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5万多亩,形成一片“林海”,是目前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面积最大、成林最快、森林景观最佳、生态效果最好的示范区,为全省沿海吹沙地防护林建设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此外,平潭还强化其他风口的治理和沿海基干林带建设,通过采取综合治理长江澳等5大沙荒风口、向海岸前沿推进营造基干林带、补齐断带等措施,使沿海基干林带得到加宽加厚加长,增强了沿海防护林第一道防线的防灾减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