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两条关于美国“超级大黄蜂”战机的新闻不容错过,特别是对美国波音公司靠“超级大黄蜂”生产线过活的那9万名员工而言。一是6月13日,美国海军官员在国会听证会上证实,他们拟在未来五年采购80架F/A-18E/F“超级大黄蜂”,同时投入2.649亿美元将其升级至Block III型;二是6月18日,美国海军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机击落叙利亚的苏-22战机,创下“超级大黄蜂”服役以来首次空战纪录。 近年来,不时有波音公司“超级大黄蜂”生产线因为缺乏订单而摇摇欲坠、即将关闭的消息传出。不过,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透出“用‘超级大黄蜂’挺好,用F-35反恐太浪费”的口风后,一时间似乎“蜂”回路转,柳暗花明。 业已服役近20年、一度前景黯淡的“超级大黄蜂”似乎迎来“小阳春”。近来这些利好消息,更为波音的战机生产线再打入一剂强心针。波音公司宣布将旗下的“超级大黄蜂”使用寿命从6000飞行小时一口气增加到9000飞行小时。“超级大黄蜂”与F-35C战机搭档共同服役至2040年,为美国海军装备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通道。 此蜂非彼蜂 家族大变身 群“蜂”飞舞未来海空战场 在拥有航空兵105年之久的美国海军历史上,F/A-18 “大黄蜂”家族无疑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最有影响力的名片。这是第一款集战斗机与攻击机功能于一身的双发超音速多用途舰载机,自1983年装备部队以来,边服役边改进,已逐步发展成一个兴盛的战机族群。 该系列战机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技战术性能优异、任务能力强,经常在美军主导的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担当首战先锋和空海战主角,其海军主力舰载机的“江湖地位”不断巩固。它们还频频在《独立日》《绝密飞行》《燃眉追击》《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大片中露脸,爆燃出演,成为美国价值观和美国海军影响力的化身。 其中代号“大黄蜂”的F/A-18A/B/C/D型战机上世纪八十年代装备部队,2006年完全取代F-14“雄猫”,成为美海军唯一的舰载战斗攻击机。 代号“超级大黄蜂”的F/A-18E/F,是“大黄蜂”系列战机中的一个型号,其航电系统经过重新设计,更换了计算机和软件,安装了可提供网络中心数据共享的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大黄蜂”相比,“超级大黄蜂”不仅尺寸变大了,载弹量上升了,雷达反射面积降低了,而且在超视距作战、高速突防、夜间突防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明显跃升,因此常被视为一种新的战机。 “超级大黄蜂”1999年开始进入美国海军服役,2003年随“林肯”号航母首次在波斯湾参加军事行动。尽管隐身能力不够理想,但在其参加的历次作战行动中,“超级大黄蜂”表现依然亮眼,是美国海军目前当仁不让的主力机型。 “先进超级大黄蜂”是波音公司近两年在其外销竞标款F/A-18“沉默蜂”基础上推出的最新改进型。通过采用保形油箱、先进光电探测系统、胶囊式封闭武器舱、F414推力增强型发动机、一体化座舱和头盔显示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设计,该机在航程、速度、火力等方面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说法,达到了“技术上与F-35C相当”的水平。 从“大黄蜂”家族三十余年的变身进化史看,此次美海军宣布选择的F/A-18,不是初始款“大黄蜂”,也不是当前主力“超级大黄蜂”,而是性能与F-35C接近、甚至可能超过“先进超级大黄蜂”且价格具有较大优势的“超级大黄蜂”Block III改进型。该型战机将成为一个融合大量信息的智能网络节点,并具备更远的航程和更强大的火力。 尽管从性能看,四代机“超级大黄蜂”不可能完全替代五代机F-35C,但在这次赢得海军预算后,直至2040年前的海空战场上,“超级大黄蜂”将作为美国海军舰载机的主力发挥应有作用。 “超级大黄蜂”Block III并不是用来跟F-35C抢下一代主力舰载机地位的。当它与F-35C配合作战时,F-35C可凭借优良隐身性能执行渗透突击任务,瘫痪敌方对空防御网络或拔除其防空节点,而“超级大黄蜂”Block III则可发挥载弹量大、低空突防能力强等优势,遂行制空作战任务,或充当F-35C的“导弹/炸弹卡车”,强化F-35C的打击效果。 此外,美国军方2016年1月公布的一段实验视频显示,3架“超级大黄蜂”战机一次性释放103架Perdix微型无人机,可为未来无人机蜂群作战提供新的搭载工具和组合方式。鉴于美军的集群自组网技术已初步成熟,这上百架无人机可以构成一个具备多任务能力的作战“蜂”群。 群“蜂”飞舞的未来海空战场上,F-35C及其无人僚机,“超级大黄蜂”Block III 及其搭载发射的Perdix无人机蜂群,共同为我们勾勒出未来20年美国海军令人瞩目的力量存在。 这一次,“超级大黄蜂”得以“向天再借20年”,是不是也要感谢特朗普和美国海军赐给他们的金色华年呢? 玄机重重 柳暗花明 “蜂”回路转折射背后故事 此次,昂贵的“超级大黄蜂”赢得美海军舰载机订单,得以和更贵的F-35C并肩再战20年,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 首先,“超级大黄蜂”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是“性价比”。与单价仅为7500万美元左右的“超级大黄蜂”相比,F-35战机的价格太“傲娇”。尽管在总统特朗普亲自施压下,空军和海军陆战队款F-35的单价已跌破1亿美元。但根据美军2017财年数据,研发中遇到更多难题、技术要求也更高的海军款F-35C单价仍不低于1.2亿美元。 “大黄蜂”家族不断改进升级并用于战争实践的历史表明,该系列机型经受过战争的考验,采购、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化改进后在态势感知、机动、滞空和航程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超级大黄蜂”能够胜任未来二三十年美海军赋予舰载机的使命任务,甚至部分替代F-35C的功能,是一款综合性价比更高的战机,对于目前仍处于预算紧缩时期的美军无疑更具吸引力。 2016年底,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指示美军对比评估F-35C和F/A-18E/F两型战机,并对后者技术升级后可能达到的作战效能进行研究,这为预算案中性能并不占优的“超级大黄蜂”胜出提供了决策依据。“超级大黄蜂”归来,不是价格或性能的单方面胜利,而是赢在性价比。 其次,“超级大黄蜂”归来是美国总统、海军、波音公司三方博弈合作的结果。众所周知,美军装备研发和订货中,国会、军方、军火商各司其职,有限博弈,共同形成重大决策。本案例中,美国海军一直采取“超级大黄蜂”和F-35C双中心竞争模式来发展舰载机。2015年,美军曾宣布过一个通过采购2-3个中队的F/A-18E/F“超级大黄蜂”并延寿使用F/A-18C“大黄蜂”来填补海军138架战斗攻击机缺口的方案。补足机队缺口是当务之急,至于战机有没有隐身性能则居于次要。美国海军扩容舰载机的决心不可动摇。 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秉持“美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做生意”的信条,以“推特治国”的方式直接参与国是。2016年底,特朗普候任期间便在推特上表示:鉴于洛马公司的F-35太过昂贵,他已要求波音公司对技术相当的“超级大黄蜂”进行报价,国防部长马蒂斯随后便下达了评估两型战机的指示。 波音公司的努力体现在升级改造“超级大黄蜂”的能力和降低单机采购价格的意愿上。 由此可见,正是总统、军方和军火商三方联通互动,共同导演了“超级大黄蜂”归来这场戏。 第三,“超级大黄蜂”回归从根本上折射出未来二三十年美军装备发展的选择。装备发展是军事技术进步与战争形态演变在国家军队认知域的主观反映,是威胁判断、防务战略、作战思想等的综合产物。选择五代战机F-35C与四代机“超级大黄蜂”搭档起来打“组合拳”,反映出美军经历反恐战争消耗、国内经济不振、国防预算削减后,在有效利用国防资源和提高作战效能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新努力。这与美军2014年推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一脉相承。 “第三次抵消战略”是一份着眼未来竞争、瞄准大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的防务政策指南,提出了13项具体举措,试图破解未来二三十年美军全球作战可能面临的新困境,如全球基地易遭攻击、水面大型战舰行动困难、非隐身战机生存堪虞、太空资产不再绝对安全等。该战略修正了“杀鸡专用牛刀”的“美国战争方式”,强调基于效果高低搭配使用武器系统,例如,把高成本隐身战机派往中高强度威胁地区,其他情况下则更多使用非隐身战机。美军明确提出,在空海军的发展上,要按比例减少F-35的采购量,不排除以下可能:先用“先进超级大黄蜂”全部替换掉F-35C,未来再换成海军无人空中作战系统。 正是在这种防务政策的指导下,并未打算设计成隐身飞机的“超级大黄蜂”才在隐身时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蜂”回路转,“超级大黄蜂”用自己的强势回归告诉我们,美军正积极践行“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新理念,在装备研发和使用之路上变得更加务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