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芝加哥6月24日电 记者手记:美国第三大城市何以被冠“谋杀之都” 新华社记者王强 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优美的天际线,由市中心摩天大楼群、海军码头的摩天轮及东侧的密歇根湖共同勾勒而成,夜晚更是分外迷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芝加哥这样一座美丽之城,近年竟被冠上“谋杀之都”和“犯罪之城”的别号。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播出的一档有关芝加哥犯罪问题的论坛节目上,曾经的“问题少女”、如今的反涉枪犯罪积极分子卡米拉·威廉姆斯告诉众人,她至今已有29名亲戚朋友死于枪口之下。在网络社交平台脸书上拥有数千好友的卡米拉说,曾有朋友前一天还和她聊天、相互留言,第二天就被枪杀永远消失了。 能与此相印证的是警方的统计:仅2016年一年芝加哥就发生4300余起枪击案,762人成为冤魂。虽然芝加哥的人口平均犯罪率并不是最高的,但该市枪杀案和受害者总数已居美国各大城市之首。 《芝加哥太阳时报》专栏作家玛丽·米歇尔指出,芝加哥枪杀案的犯罪主体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帮,而是在社区和学校拉帮结派的青少年。他们之间稍有不和,就用非法获取的枪支解决问题。枪击案的受害者,也多是青少年,他们中不少人都来自芝加哥西部和南部的非洲裔居住区,那里已成为外来游客甚至本市人不敢轻易涉足的危险区。 卡米拉就出生在城南。她小时候父母离异,父亲后来还染上艾滋病。独自抚养她的母亲工作很晚才回家,她渐渐与社区的问题少年混在一起。小学五年级时她就跟朋友学会使用枪支,六年级时用25美元零花钱从朋友那里买到自己的第一支左轮手枪。卡米拉说,芝加哥青少年轻易就能用很低廉的价格从黑市买到二手手枪。 中学时代,卡米拉担心校园和社区帮派矛盾殃及自己,又搞到两支手枪以获得“安全感”,直到前男友与她一同乘坐汽车时被人枪杀。此后卡米拉发现,身边不断有人命丧枪口下。怀孕后,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再成为枪下冤魂,她发誓要和过去一刀两断。 得益于自身经历,卡米拉很了解“问题社区”里“问题少年”的症结所在,在大学主攻犯罪学的卡米拉,积极协助社区预防枪支犯罪的蔓延,渐渐成为芝加哥反涉枪犯罪的积极分子。 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知道芝加哥的涉枪犯罪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但民主、共和两党在控枪问题上的纷争,却又使这一顽疾无法得到根治。 芝加哥市长、民主党人伊曼纽尔当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白宫办公室主任。奥巴马在任时白宫推出一系列控枪举措,伊曼纽尔在枪支问题上也秉持民主党人一贯立场,支持对枪支实行更严格管理。 而反对禁枪限枪的共和党人则表示,芝加哥及其所在的伊利诺伊州针对枪支的法律法规是美国最严的,但丝毫解决不了犯罪问题,由此声言“案件多发并不是枪支的错”。 当地媒体指出,芝加哥恶性犯罪近年来不断加剧,也与当地警民之间长期缺乏信任有关。2014年芝加哥白人警察连开16枪射杀一黑人少年事件持续发酵很长时间,原警察局长在抗议声中被解职。继任的非洲裔新局长坦言,与民众的隔阂制约了警察的执法能力。 有数据显示,由于担心被指种族歧视或过度执法,芝加哥警察现在缩手缩脚,主动巡查和截停嫌疑人的行动越来越少,这反倒不利于及时防止犯罪。 不过,卡米拉等人认为,芝加哥的犯罪问题不是依靠警察就能解决的。她直言:“现在的方向不对。”非洲裔居民区,最需要的不是警察或国民警卫队,而是工作机会、教育投资和对未来的希望。 卡米拉因此疾呼:“我们的领导层让人失望,我们得不到各种应有的资源。我们恳求得到帮助!” 据《芝加哥论坛报》最新统计,今年截至6月19日,当地已有1609人遭枪击,死于他杀的人数达300人,主要是因枪击身亡。 不知芝加哥的“枪殇”何时才是尽头?美国第三大城市何时能重归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