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推动生态文明改革成果惠及民生 青山绿水家园美 生态红利百姓享 紧抓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的重大战略机遇,泉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先行探路,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泉州样板”。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净了、环境更好了,百姓的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记者 陈林森 多元森林生态保护补偿 环境更绿 林农得利 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间的矛盾,泉州市试点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将重点生态区位外零星分散的生态公益林调整为商品林,促进重点生态区位生态公益林集中连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和林农收入稳步增长,以期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去年,泉州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6年,全市各级政府投入超过1.5亿元资金,实施“森林生态景观带、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生态公益林森林抚育”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其中,仅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就安排了9700多万元。被列入省级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县的永春,去年就完成了赎买重点区位商品林3099.3亩。一组数据显示,泉州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397.73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8.7%。 在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 齐抓共管 全域受益 2005年,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晋江洛阳江上下游流域补偿机制,打造了山区和沿海携手保护水资源的成功范例。今年3月1日,随着市河长办的挂牌成立,泉州一举成为全省实施河长制的首个设区市,基本形成“河长牵头、部门联动、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全市267条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市级、12个县(市、区)和155个乡镇均设立河长办,1503个行政村落实河道专管员。随着河道清障整治行动的持续深入开展,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全市清障百余处,累计完成超四百处。各地还涌现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晋江和石狮设立河道警长,德化设置河道检察官,惠安设立流域管理中心,安溪建立起执法局综合巡查机制…… 按照部署,下阶段泉州市还将继续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到2018年建立形成河岸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警戒保护三条蓝线管理制度,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 环境清新 村民欢喜 生态文明改革成果不仅要让城里人得惠得利,更要延伸到乡下让村里人可感可触。 在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福茂寨,推开门窗就有清澈的小溪,草木的芬芳弥漫河畔……沿溪而上数十米,溪畔,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映入眼帘,掩映在草地底下的是这个村子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当地干部介绍道,利用地势落差,将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网络格栅井汇集到厌氧生物处理池,净化后排入人工湿地,让植物吸收处理后,可达到Ⅱ级水的标准,最后才能排入溪中。 今年68岁的村民陈成宗则对村庄环境的改善心生欢喜:村里日常保洁有专人专管,卫生环境一天比一天干净整洁,“村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回收点,回收各种废弃物,镇里还有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点,能上门回收废弃家具家电,村子内外到处干干净净。” 像茂霞村一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2个乡镇实现了镇区污水处理,646个行政村覆盖了污水处理收集设施;128个乡镇建成垃圾转运系统,1016个行政村建立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各地还不断探索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的好经验——安溪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长效管理;南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捆绑PPP模式,被财政部列为合作示范项目;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统一全镇垃圾处理费征收票据,历年征收率100%…… 根据部署,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三年行动为契机,洛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将在今年上半年前全面推行农村生活污水第三方运维模式,确保建成设施有效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