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3月1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昨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暨开展区域文化联动会议在我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基础建设、保障机制、服务创新、城乡融合等,为群众提供均等便捷的文化服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强化基础建设推进设施网络标准化 据了解,我市很快就又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投用。面积5.8万平方米的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已经竣工,年内将投入使用;投资35亿元的海峡艺术中心已经封顶;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即将落成;福州画院、九日台音乐厅和多地图书馆、文化馆正在加紧提档升级。 基层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市委、市政府连续2年将“1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10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领导督办、分类指导、结对帮扶等办法予以落实,到去年底已完成70%。2015年以来,我市又相继建成了15个大型体育场馆,面向基层建设150个室外球类场地,700条健身路径及一批运动健身场所。广播电视设施扩大覆盖,基本形成了“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强化服务创新推进产品供给多元化 我市在创建工作中,既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不应求”问题,又注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不适求”的问题,强化文化服务创新。 鼓励精品创作,近年来我市新创剧目(节目)300多个,演出6000多场。同时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坚持多年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每年下基层开展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400多场次,并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在创建中,我市还十分注重资源利用特色化,充分发掘利用文化遗存,服务广大群众。 强化城乡统筹推进基本权益均等化 我市创造各种条件,让各类不同群体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新福州人歌手大赛”已举办17届;对山区及贫困地区孩子实施“艺术扶贫工程”;开展农家书屋结对共建,保障农村群众阅读权益;举办闽台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艺术汇演等活动,满足残疾人的文化基本需求。 在创建中,我市积极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先后建设了2批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共50座。运行2年多,已办借书卡3.64万张,借阅流通量57.6万册(次),借阅人数28.8万,社会效益显著。 据了解,“福州市数字文化地图”综合项目年内将投入使用,将提供全市详细的文化资源分布和文化咨询服务,便于市民了解影讯、展讯、文体活动资讯,参与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