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德永健)1972年2月28日,在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这份为中美关系“破冰”的公报,与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报”一道,奠定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45年后的今天,中国跃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致力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美国迎来新任总统特朗普,其对华关系走向备受关注。日前,知名美国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站在“破冰”45年的历史节点,“温故知新”中美关系。 回望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阮宗泽的突出印象有两点。其一是公报声明一个中国原则,中方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等活动,同时强调各国人民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45年来,中方一直坚守这些原则,“从一而终,没有妥协”。 其二是求同存异的创举。阮宗泽指出,1972年公报发表之际,中美已相互隔绝20多年,中美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又有本质区别,公报应该把这些矛盾和分歧摆在什么位置显然是一大难题。 “最后双方开诚布公,大家各表一段放在里面,这是求同存异的生动体现,也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东西,表明不能因为矛盾和分歧而把中美隔绝。”阮宗泽说。 他强调,中美并非“天然”具备求同存异的基础,而是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好处高于隔绝和对抗。正如中美尚未建交尼克松就决定访华,“不是他喜欢中国,而是他看到可以与中国联手应对威胁”,这些现实因素为中美合作提供了动力,“到今天仍然是管用的”。 自尼克松任内“破冰”,中美关系先后经历美国两党八位总统,直至今年1月20日宣誓就职的新任总统特朗普。阮宗泽指出,美国总统权力交接乃至政党更迭,肯定会对中美关系带来影响。如何对这些影响进行战略判断,有两条线索值得注意。 一条是不论当政总统对华好恶,在中美合作好于对抗的大势下,“中美关系不是想发生冲突就发生冲突”,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另一条是美国大选期间,竞选人大部分都会对中国说三道四,但当选总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修复,还是会在任内继续发展中美关系。 阮宗泽表示,“破冰”45年来,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起伏,但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人文等一系列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在大国关系中非常罕见”,堪称创下纪录,应对中美关系发展抱有更大信心。 远眺未来,阮宗泽指出,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方或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和塑造中美关系。他建议,未来中美关系应建立在可预见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尤其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为此中美可强化沟通交流、管控分歧等机制,在双方遇到问题的时候,“以让人放心的方式去解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