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洋”工程是“工业化+信息化”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是全面提升经略海洋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日前,福建省发改委、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组织《福建省“智慧海洋”工程区域综合试点实施方案》设计和项目征集,全面推进福建省“智慧海洋”工作的开展。 福州12个项目入选《方案》 居全省首位 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牵头开展了“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福建省积极争取“智慧海洋”工程区域试点,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对此,福州市在先期调查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积极对接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和“智慧海洋”工程。福州共申报68个相关项目,有12个项目列入《方案》初选范围,数量占全省的2/3。 目前,福州市正积极对接国家海洋局和福建省各厅局,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探索主攻方向和运作机制,做好与国家“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的对接工作。同时,还积极牵头组织省、市、县三级海洋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赴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区实地考察,与产业园领导以及入驻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产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企业入驻情况的汇报,重点了解大数据产业的地方需求,并围绕下一步工作方向和计划进行讨论;研究国家和省两级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紧扣“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结合福州自身区位、政策和发展的优势,争取“福建省海洋信息网络综合系统”等项目入驻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推动更多的国家和省级“智慧海洋”工程建设任务在福州落地。 院士指导福建省 智慧海洋工作 在2016底,省发改委会同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智慧海洋”工程福建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曾对福建省的“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当时,潘德炉院士就智慧海洋需要“三高”(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作了专题报告,阐述了“三高”海洋卫星遥感是智慧海洋综合感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智慧海洋的提升。 潘德炉院士建议,福建省“智慧海洋”试点方案要以三个方面应用为牵引成立三个工作组:一是台海精细化预测报智能服务,包括智能航线保障、防灾减灾体系、台海管控;二是海洋渔业、药业,包括近远海渔场管理、远洋捕捞、深海资源库等;三是新装备开发与产业化应用设备。方案要全面对接国家“智慧海洋”方案大纲,分析福建省存量和实施“智慧海洋”所需增量,解决目前缺装备、缺技术、缺科研知识、缺人才等问题,这些需要政府、涉海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 从“数字”到“智慧” 福建海洋事业节节高升 近年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依托科技部、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省数字办以及本部门数字海洋项目,按照集约建设、联通内外的建设思路,通过项目带动,形成了政务信息服务、行政业务管理、海洋防灾减灾、公众海洋信息服务等多种信息化应用的数字海洋大融合雏形。数字海洋建设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初步搭建起全省海洋与渔业数字海洋基础网络,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提供了信息服务支撑。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数字海洋”正朝着更深层次发展,“智慧海洋”的宏伟蓝图正在铺开。 ——创新公共服务。推进全流程网上办理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民互动,为公众提供便捷、公开、友好、准确的网上政务服务。促进海洋产业交易在网络上的延伸扩展及各环节的集成,提升商务活动的便利性,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完善全方位灾害预警服务体系,提高海洋灾害等突发事件反应能力,提升对社会、公众海上生产作业、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 ——保障政府决策。建立网上协同、网下协作、双空间高度融合的行业管理运行新模式,全面提高行业监管能力。运用视频感知、识别感知、属性感知、位置感知等物联网、无线传输网络技术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感知平台,促进福建生态省建设。将“数字海洋”的节点扩展连接到市、县,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互联互通。健全完善全省海洋与渔业数据中心,形成智慧分析决策模式,并通过对商务平台、业务平台、数据中心的有效管理,建立科学的运行评估体系,使政府能够通过分析业务环境与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需求,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指导资源开发利用和企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许嫣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