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奔波于中美两国之间传播中国文化的的冰凌乐此不疲,直飞对他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福州新闻网2月5日讯(记者 邱陵)“今后,家门口就能乘坐飞机直达美国纽约,对于常年往返中美两国的我来说,简直太方便了!”5日,著名旅美作家、被称为“中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拉骆驼者” 的冰凌,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告诉记者,这一次他要先飞抵广州,再从广州飞往美国纽约,因行程紧张,没赶上首航班机有些遗憾,不过下次一定要好好体验。 冰凌今年61岁,1956年出生于上海,9岁随家迁居福州,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他原名姜卫民,16岁那年酷爱文学的他写了第一篇小说,看到一本书名为《冰凌花》,就把笔名署成“冰凌”,并沿用至今。 参加工作后,冰凌一边在报社当记者,一边利用闲暇时间搞文学创作,至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和新闻作品达一千多万字。冰凌现任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常年奔波中美两地,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拉骆驼者”。 两地直航对于他来说意义特别重大。这要从23年前说起。 1994年,他迎来人生的转折点。当时,他受邀到美国波士顿讲演文学创作。旅途辗转艰辛,令他至今印象深刻。“当年,我要在福州义序机场坐飞机到香港,再转到台北,然后换乘大飞机到纽约,耗费近30个小时,太不方便了。”冰凌当时就嘀咕,为什么福州没有直飞纽约的航线呢? 留在美国后,酷爱文学的他突然发现,海外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了解极少,他也看不到太多中文小说,“这种感觉就像鱼儿离开了水”。 到美国第二年,冰凌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那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思索良久,决定成立“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他亲自担任会长,要把中国现当代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介绍给这里的人。 冰凌说,办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最大的问题是钱的问题,比如打电话,发传真,起初电话费是一分钟八毛美金,一个月起码一千多元美金开销。 38岁“高龄”到异国他乡闯荡,语言不通,又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他只能去餐馆打工,维持生活和联谊会的开销。“我去康州的餐馆打工,听不懂外语,还只能做服务生助手,倒茶、送水、收拾桌子等粗活,有的餐馆还贴着这样一幅对联:‘已有博士洗碗;不缺教授端盘’。” 放下斯文和体面去打工,这种苦头在冰凌眼里算不了什么,不打工的时候,他就写小说,做专访,去演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联谊会的工作上,每到月末,兜里只剩下十几块美金。 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成立以来,通过朋友的鼎力相助,在美国康州建立起海外第一家“中国作家之家”,接待中国作家学者访美交流,向汉学家和出版商推荐中国作家作品,开展了一系列中美文学、文化交流活动。 冰凌向美国常春藤盟校的汉学图书馆大量捐赠中国作家的书籍,许多都是作家签名送给他的。布朗大学东亚图书馆就为此单独开设了中国著名作家签名著作收藏室,此外还有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 每年,他在中美两国奔波往返,乐此不疲。回美国前,他都要带满满一箱的书籍,有时候因为太重,超过飞机免费托运行李的限制,他甚至要交上千元的超重费用。 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成立20年了,冰凌始终理直气壮地宣传和推介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他曾说过一段话:“我们有钱就做有钱的事,没钱就做没钱的事,钱少就做钱少的事;总不能不做事,也不能等到有钱了再做事。” 今年春节前夕,冰凌从美国返回福州探亲,短暂逗留数日,再去杭州处理相关事务。他认为,福州直飞纽约航线的开通,不仅为闽籍乡亲与故乡之间搭建桥梁,也是福州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化交往的重要标志,将为福州乃至福建的对外交流提供全新渠道。 “下次在家门口乘坐航班,我一定要好好采访报道。”冰凌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