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看中国•福建 > 正文
省环保厅:撸起袖子加油干 做"清新福建"的神圣守护者
usa.fjsen.com 2017-02-07 08:18: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东南网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阮贞江 林祥聪)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2016年,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水、大气、生态质量交出“全优”答卷,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来自省环保厅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6.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为60.1%,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九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8.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其中PM2.5年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森林覆盖率65.95%,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生态环境“优等生”的漂亮答卷,福建如何做到?从率先在全国实施环保“一岗双责”到率先扛起“党政同责”大旗,从省政府建立季度环保督查会到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组开展史上最严督察,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始终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中之重,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样板”。

“新年新征程,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清新福建’的神圣守护者。”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将持续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新水域”工程、“洁净蓝天”工程、“清洁土壤”工程,突出抓好小流域整治、污水垃圾处理、黑臭水体清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举措加以推进,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让群众有更多的环境获得感。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福建的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优等生”地位——

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6.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为60.1%,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

九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8.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

福州、厦门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列第5位、第4位;

森林覆盖率65.9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2016年,我省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机遇,在环境质量高位运行的高起点上持续发力,不仅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不断突破,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探路;更通过令人称羡的环境质量,让八闽的生态画卷更加清新动人,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强化顶层设计

引领绿色崛起

生态环境“优等生”的漂亮答卷,福建如何做到?

“清新福建的金字招牌离不开天帮忙,但更关键是人努力。”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福建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始于“问”,却不止于“答”,前瞻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并以此为蓝图,大力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为福建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路者”和“引领者”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率先在全国成立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目标责任制,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格为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开展环境保护督查,共查处289家违法企业,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8人,已问责17名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率先在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让环保工作不得力的地方“脸红出汗”。

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在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办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定期和实时环境质量会商机制,及时分析研判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精准实施环境治理措施。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

推进环保市场化机制建设。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排污权交易总额已达3.83亿元,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出台《福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意见(试行)》,建成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已有2277家参评。出台《关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意见》;扎实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打好三大战役

力保优中求进

2016年不仅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之年,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福建省环保厅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牵头组织实施“水十条”年度计划,牵头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方案,率先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着力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切身有感。

抓水污染防治。推进造纸、印染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持续整治矿山采选行业。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2016年列入省级考核的44条小流域已有18条水质得到提升。加大对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治,督促一批安全隐患整改。

抓大气污染防治。深化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落实环保电价等政策。持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27台,占应实施改造机组装机容量的65.9%。推进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全省共淘汰黄标车89557辆。

抓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和全省7400多家土壤污染源重点企业空间位置遥感核实工作。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前期工作。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省新建成7个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成省级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

同时,加强执法从源头遏制污染,2016年全省行政处罚案件3795件,罚款1.4亿元,全省查封扣押1212起、限产停产241起、行政拘留33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78起。

激发环保动能

给力绿色发展

成绩属于过去,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新年新征程,更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日前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务必把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环保责任底线;务必把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持续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让群众有更多的环境获得感;务必把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解决一批群众感受直观、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务必把项目建设落实到位,加大策划生成力度,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加快补齐环境短板;务必把长效机制落实到位,进一步抓好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市场化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机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环保最需要干、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上来。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上马,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保持和改善现有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非常艰巨。我省将继续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验经验,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顶层设计,又体现福建特色的环境保护新路子。

在深化环境保护责任机制改革方面,完善“党政同责”,健全“一岗双责”,深化“一季一督查”;在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实行环保垂管改革,完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深化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推进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在深化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改革方面,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大力推动环境第三方治理,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同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策划生成一批环保治理项目,以项目推动环境治理。通过绿色引领,服务发展大局。

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好,2017年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实招:

“清新水域”工程将重点推动解决八大畜禽养殖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面实现污水集中治理,完成造纸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重点推进60条以上小流域综合整治,30条以上小流域水质类别达到提升目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洁净蓝天”工程将推动各地全面完成全省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脱硫、脱硝、除尘效率和环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率。加大灰霾和臭氧污染成因研究和治理力度,强化全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

“清洁土壤”工程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巩固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试点成果,利用全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清新福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