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俨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怒汉”。由于安理会通过决议,重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定居点活动“违反国际法”,这位鹰派领导人先是在圣诞节召见10国大使表示抗议,接着又宣布中断与12国工作关系,还斥责奥巴马“暗中操纵”决议,对以色列进行“可耻的背后袭击”。昨日,美国国务卿克里罕见指责以色列大力推进犹太人定居点的做法,称只有两国方案才能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实现公正和持久和平。内塔尼亚胡用“歪曲事实”无情回击,直言以色列人不需要外国领导人“说教”。以色列一连串强硬的“反制组合拳”折射出何种心态? 以色列思想准备不足 细数之下,这不是以色列第一次对美国乃至国际社会“发飙”。究其根源,在于奥巴马的中东战略与内塔尼亚胡对以色列利益的捍卫产生了根本冲突。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改变小布什政府一味孤立和打压“问题国家”的政策,把和谈作为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轴,以柔性政策改善与“宿敌”伊朗的关系,采取“接触战略”促使相关国家“融入国际社会”。加之奥巴马将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因而在中东力推巴以、叙利亚和伊核问题三大和谈,这些都与以色列的利益相去甚远,也让内塔尼亚胡心有不爽。 正因如此,当奥巴马秉持两国方案,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冻结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并两度试图推动巴以和谈时,作为盟友的以色列不但不乖乖配合,反而变本加厉地扩张定居点,将这些地区的人口增加了10万—40万人。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内塔尼亚胡反唇相讥:联合国就是个“大笑话”,对以色列的偏见已渐趋疯狂; 联合国去年通过制裁以色列的决议共20项,制裁其他国家的决议总共才3项…… 以色列被国际社会“打板子”也不是一两天了,但此次为何反应如此激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表示,这主要在于以色列的思想准备不足。自1980年以来,美国否决了所有涉及以色列定居点的安理会决议,庇护自己在中东的最重要盟友。因此,以色列认为此次美国投“弃权票”是对以态度的巨大转变。而且,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向以色列伸出橄榄枝,让后者感到“20多年来最低点”的美以关系即将翻篇,在这当口安理会通过决议,无异于泼了以色列一瓢冷水。 奥巴马有意制约特朗普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表示,以色列之所以愤怒,还在于过去针对它的决议大多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缺乏约束力。而此次是安理会决议首次通过,从原则上讲,不执行意味着违反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是可予以制裁的。另一个令内塔尼亚胡怒火中烧的原因是,美国改变了以往袒护以色列的态度,投出“弃权票”,而奥巴马此举耐人寻味。 作为一名即将卸任的总统,奥巴马很想增添“政治遗产”。而推动两国方案解决巴以问题,是外界自奥巴马上台之初就对其寄予厚望的一项。可惜事与愿违,奥巴马偏偏成为过去40年内首位在解决巴以问题上未取得重大进展的美国总统。 而特朗普则“不在其位,已谋其政”:称要把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不反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定居点;提名强硬的定居点计划支持者戴维·弗里德曼担任美国驻以色列新大使;发推文鼓励以色列“坚持下去”……深感自己的中东政策有被推翻之虞,在种种不满情绪下,奥巴马打起制约特朗普的主意,也就不足为怪了。 美以关系能否有所不同? 内塔尼亚胡的强烈反制又能否起到作用?特朗普是否会如其许诺的,让美以关系“一切有所不同”? 朱威烈认为,以色列中断与12国工作关系,虽然会殃及元首会晤、协议谈判等问题,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不会发生剧变,正常交往仍能通过大使馆等渠道维持。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恐怕还会延续下去,甚至加快扩建定居点步伐,以迎合民众以及利库德集团内的激进分子,巩固支持率。目前,制约以色列的因素并未出现,安理会的决议缺乏实际方案和具体步骤,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和哈马斯意见尚未统一,阿盟意见也未达成一致。法国则面临大选,内部因素可能对它致力中东和平进程形成牵制。 至于“特朗普时代”的美以关系,朱威烈认为应当会有所改善,甚至不排除超过历任政府的可能性。其实,奥巴马在任内虽然与内塔尼亚胡关系不睦,但以色列的安全环境无论在中东乱局之前还是之后,都保持着稳定。而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也持续扩大。今年两国还达成了长达10年、总金额高达38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协议,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对他国军事援助计划。 潘光认为,美以关系的未来仍有不确定性。虽然特朗普及其提名的驻以大使均力挺以色列,但在特朗普团队中,相当部分官员有能源集团背景,它们与阿拉伯产油国关系密切,其中包括国务卿人选。因此这些言论能否落实仍待观察。未来特朗普有可能采取的政策是,继续在联合国采取支持以色列的态度,但在诸如大使馆搬迁等一些具体问题上则三思而行。就大使馆搬迁,奥巴马本月初刚签署总统声明,意味着特朗普任何改变现状的举动须到明年6月方能进行。(记者 张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