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留学美国 > 正文
中国低龄留学持续高温 一场揪心的“小别离”(图)
usa.fjsen.com 2016-09-18 11:12:09   来源:中国侨网 责任编辑:黄艺

中国侨网9月16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近日,随着电视剧《小别离》火爆荧屏,“低龄留学”也成为热门话题。一些家庭经济水平渐高,不少家长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院校,欲打造“小海归”。

越来越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出国门

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突破52万,其中低龄留学生占一半以上。南京某留学机构负责人表示,2015年该机构处理的赴英就读本科以下课程的学生申请增幅达27.5%;申请赴加拿大读中学的学生数量也增加了53%。“不少孩子直接在外国读完中学课程,再申请那里的大学。”那么为何许多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门?

《小别离》剧照。(网络图片)

造成低龄留学热的原因有不同的系列。一方面,在中国,孩子从还没出生就面临各种资源的短缺和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竞争。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与日俱增。而选择出国就读中学,既可以获得欧美先进教学体验,还可避开大陆高考,这让不少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心动。另一方面,为让孩子尽早适应语言文化,增加考上国外名校的机会,做着“名校梦”的中国家长不得不“早做打算”。

许多人说,“中国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国家。”而留学所代表的生活方正恰恰是对这种竞争的告别,别的是严苛的分数,别的是让人绝望的雾霾,别的是单一的价值标准。“归根结底,是向这种在社会转型期的压力告别。”《小别离》的原著作者鲁引弓这样说。

除了学生的选择之外,中产阶级家长数量增多也是留学低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有出国留学意向高中生的父母职业为产业与服务业员工的比例跃居首位,超过了父母职业为管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比例。

如何破解低龄留学中的焦虑

伴随着青少年出国热潮而来的,是各方的争议与家长的纠结。如何破解低龄留学中的焦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一位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的学生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可以理性看待留学,并作出合理规划。“我从初中就开始谋划,所以才在高中选择了国际班并加强了英语和当地文化的学习。”不过留学镀金的表面之下并不是那么体面,他说,“在国外,我们缺少亲情,缺少朋友,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往往孤立无援。”还有学生透露,“即便出了国,自己的朋友也都是中国人,很难融入当地人的朋友圈。”

“其实,留学很苦,很心酸。”就读于美国东部某高中的一学生说,“语言不过关,外加不适应国外高中课程,我的留学生活特别累,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北京某私立学校的几位初中生在缴纳33万元之后,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赴美留学。巨额费用的背后,十几个孩子挤住在一个宿舍、一天连个鸡蛋都保证不了。这样的遭遇不禁让人对低龄留学产生疑问,家长的望子成龙到底是不是真地帮助了孩子的教育?

低龄留学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小留学生”群体多数尚未成年,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语言的障碍、群体的小众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生活、学习和人格成长中他们更需家长的照顾、引导。刚到国外,他们往往不太适应当地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专家表示,“低龄留学可以作为一种个性化的选择,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出国门是“随大流”式的跟风。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在异国他乡,人身安全、人际关系、心理发展问题都需要家长提前考虑到,孩子是否该在中小学阶段出国留学,家长应理性对待,切不可盲目跟风。“与孩子充分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才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

国际教育教学委员会一曾在美国公立和私立高中任教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低龄留学热潮在未来还会继续升温,“以韩国、台湾小留学生的留美经历为参照,低龄留学高峰期会保持20年左右。自美国2008年对中国开放中小学留学签证开始,按照惯例,这一高峰期还可持续10多年”。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