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看美国 > 正文
美国给无人机袭击“正名”遭质疑
usa.fjsen.com 2016-08-10 08:40:3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核心阅读

日前,美国政府“静悄悄”地公开了一份关于在美国以外或存在敌对行为的地区采取行动的“总统政策指南”,其中包括对恐怖主义目标采取无人机攻击等直接行动。这份文件对美国如何选择和批准无人机空袭目标,以及美国总统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含糊说明,不仅无法满足公众对于细节和真相的需求,更招致了质疑和更多要求公开事实的呼声。

批准程序存在明显漏洞

滥杀无辜几乎不可避免

这份18页的文件中,规定了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三个活跃战区以外的海外地区发动无人机空袭必须遵守的原则。文件写道,美军只有在“几乎肯定”恐怖目标在场且无非作战人员会因此受伤的情况下才能展开空袭,袭击目标必须满足“对美国人造成持久且迫在眉睫的威胁”这一条件。

文件还指出,杀死或捕获恐怖分子嫌疑人的行动计划通常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或美国军方提出,主要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审核,在必要的情况下,其它部门代表和机构也要开会参与商讨,但最终的决定权还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手中。文件披露,白宫国家安全人员在击毙特定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发挥着实质性作用,同时这些人员免受美国国会的审查。

“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几乎肯定’原则,没人能说得清楚。”美国传统基金会访问学者史蒂夫·布奇表示,“这份文件披露的内容简直就是‘灾难’。”布奇称,在现实中,根本无法界定什么是“几乎肯定”,这就导致了两种结果,要么就是异常谨慎、非要等到类似本·拉登独自外出闲逛时才发动袭击,要么就是极不谨慎,在证据不确凿、情报并不可靠的情况下,贸然发动袭击。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奈德·普莱斯8月6日辩解称,“就如奥巴马所说,‘几乎肯定’原则,已经是所能设定的最高标准了。”

“‘几乎肯定’原则下回旋余地很大,而且发挥着实质性作用的人员又没有接受审查的风险,滥杀无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布奇认为,在事关人命的重大问题上,采取如此模棱两可的原则是不可接受的。

关键信息缺失令人失望

公布文件意义大打折扣

尽管奥巴马多次宣称,要提升美军无人机空袭行动的透明度,但这份文件的披露实际上并非主动为之,而是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指控奥巴马政府违反了《信息自由法案》,要求信息公开,并经法庭裁决后,迫于极大的舆论压力才被公之于众。

这份文件的页眉上清晰地写有“绝密”字样,成文时间为2013年5月22日。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间恰好在奥巴马首次宣称提升信息透明度之后,显然是为了应对而为之。然而,即便是三年多后,刚刚公开的这份文件,也仅仅是精心编辑过的版本,文件中共有近百处地方被进行了涂黑处理。有评论指出,文件中披露的信息“有限得令人失望”,说好的透明再次“爽约”。

记者在文件中发现,很多堪称是最关键的信息,都被做了涂黑处理。比如,关于实施空袭行动之前必须满足的四点最低要求,就有一点被做了涂黑处理;对于确认袭击目标之前,要搜集到的相关背景信息要求,则全部做了涂黑处理;对于就袭击目标进行致命打击之前,至少要满足的背景信息搜集要求,也全部做了涂黑处理。如此众多关键信息的缺失,无疑使公布这份文件的意义大打折扣。

官方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外界从未停止追问真相

白宫从7月初首次就海外反恐行动致平民死亡发布官方数据以来,因为这一数据远低于国际智库和人权组织的调查,外界对于真相的追问就没停止过。

文件公布后,作为公开信息的要求方、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奥巴马政府公布这份文件表示欢迎,但声明同时称,这份文件中涉及的政策,导致了数以千计的人员死亡,其中包括数以百计的平民。然而,这份文件仍旧没能就一些重要问题给出解答,如目标人物的设定门槛是什么、文件中设计的这些原则在何处派上用场、美国总统是否曾在特定情况下搁置这些要求以及为何有目击者和记者声称看到或是人权研究员记录有大量平民在无人机空袭中无辜伤亡等。

《权力斗争:奥巴马后“9·11”时代政策透视》一书的作者查理·萨维奇表示,“写在纸上的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奥巴马政府到现在也无法就官方数据和调查数据之间巨大的差异,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仅发布一个总统政策指南显然是不够的。”萨维奇还提到,奥巴马的任期还剩下半年左右,这份文件对于美国下一任总统没有任何法律约束效应,下一任总统可以继承,也可以推倒重来,所以这份文件更像是奥巴马的一种推脱。“而且,文件中写道,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跨过复杂的行政程序直接作出袭击决定,那么如何确保总统本人的决策是合理的呢?如何保证总统本人不利用这一条款胡作非为呢?”

“奥巴马政府公开的这份文件只讲了故事的一部分,却含糊带过那些令人不安的做法。”一家人权组织的美国分部负责人瑙蕾恩·沙阿对文件也进行了回应。他认为,文件中所称的“特征空袭”和“营救空袭”,到底依据什么标准,披露的信息还非常有限,这些空袭可能涉及违法杀戮。

显然,这份文件的公布依旧没能为备受争议的无人机“正名”,公众的追问不会就此停止,答案依然无从得知。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