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8月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夏季天热火气大,纽约近期暴力犯罪多,因“路怒”而发生的事故也不在少数。近日法拉盛68岁的华裔老人谢进文(Vincent Tse),近日就因遭非洲裔男子“路怒”暴打不幸离世,而皇后区一名30岁女子,则在家附近慢跑时惨遭奸杀,两案均引起许多关注。 专业人士提醒民众、尤其是女性,平时尽可能避免独自一人到僻静的地方活动,更要避免单独走夜路,结群健身可有效减少危险事件发生。如果真的遇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防身,并尽可能制造噪音求助。外出行车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持礼让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不要让自己或他人成为“路怒”的对象。 “到户外运动要避免去偏僻的地方或者灯光昏暗的地方,如果可能的话,与其他人一起运动最佳。”警方表示,不管是外出健身、或者从事其他活动,作为女性都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随时留意和观察身边的环境。尤其是在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更要防范自己被人跟踪。如果确定有人跟踪自己,应尽可能快速更改路线,走到人多的地方或躲进附近商店,再及时打电话报警。倘若来不及报警又遭袭击,要尽量制造噪音引起行人和车辆注意,或者大声呼喊求救,如果能趁机脱身最好,避免使用蛮力与歹徒对抗。 有专家指出,人在遇到很少发生、很少应对的情况时最容易紧张,当危险突然降临,大脑一片空白,无法有效做出反应。所以平时不断培养和建立安全意识、外出时刻观察周围环境非常重要,条件允许的话还应接触功夫和防身术,遇到突发就不会心里没底,也知道如何从险境中制造机会脱身。“像是在撕扯的过程里,都有逃生的机会,平时进行一些训练,就知道怎么制造机会,比如如何形成一次击撞才是有效的,而不是用蛮力挣扎。” 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女性,专家建议充分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防身。女性外出通常都会带包,包里如果装有一大瓶水或者其他重物,就有机会进行一次击打。再比如圆珠笔等尖锐物品,或者女性常护理的指甲,都可以用来向歹徒的眼睛猛戳,用额头去撞对方的鼻梁,也会造成相当的冲击。“面对歹徒的时候,需要戳向对方的眼睛就不要担心对方受伤,也不要过多顾忌自己的指甲,保护住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受伤害远胜于一切。” 纽约人多车多,车越多、发生“路怒”的可能性就越高。警方指出,纽约常见的路怒通常源起于频繁性鸣笛或者长时间鸣笛,抢道或者无提示地变道,司机之间互飙脏话或者做侮辱性的手势,矛盾激化之后发生交通事故、肢体冲突甚至人身伤害。警方提醒,民众开车时务必尊重交通规则,时刻保持礼让行人和其他司机的意识,同时也要保持平稳的情绪,不要因为自身的压力而把开车当作一种发泄,容易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心理医生张源侠指出,很多人都有“路怒症”,哪怕性格脾气好的人都有可能做出路怒行为,因为开车本身就是有情境的。“比如人小车大,普通人如果开着一辆大型车,就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但归根结底,“路怒”本身与心理和精神健康密切相关,只是恰巧体现在开车这一种行为上,更深层的原因是开车的人可能存在精神和心理疾病。“中国文化不喜欢承认一个人容易发怒是有病,反而觉得是性格,把性格当作免死金牌,忽略了心理和精神健康。”他呼吁民众日常就应留意自己或家人的情绪状态,如果发现易怒可及时寻求疏导或治疗,避免如“路怒”等害人害己的悲剧发生。(刘大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