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是一座运动的城市。骑行在郊野绿道,奔跑在九龙江畔,舞动在体育馆中,挥汗在绿茵场上。运动健身,可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漳州人是热爱运动的。精神矍铄的老者在中山公园内起舞健身,充满朝气的青年在球场上竞技拼搏,好动的孩童在游泳池里欢快扑腾。运动健身,老少皆宜。 全民健身,全民参与。随着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的贯彻落实完成,漳州人享受到了更加便捷优质的体育资源,能参与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氛围更浓郁热烈。 自2009年10月1日《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以来,我市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保障群众健身权益为目标,着力建设体育场地,培育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市政府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09—2012年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运动,为城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场地在身边运动真方便 漳州全面建设“身边的体育场地”,合理布局、点面结合,打造全面覆盖城乡的体育设施,不断优化全民健身环境的举措。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18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12个,乡镇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89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1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3个、拆装式游泳池6个、室内健身房13个、笼式足球场3个。 我市100%的县(市、区)有1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1条健身登山步道;100%的乡镇有1个农民体育活动中心(场所);100%的行政村(社区)有一个体育健身点。其中,龙文区建成郊野公园(园内建有一批体育健身设施),长泰县、东山县村村建有健身广场,方便了广大群众就近健身。此外,我市每年还为机关事业单位、部队、乡镇、社区、行政村赠送一批体育健身器材。 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对我市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借此良机,我市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全市共投入13.67亿元,新建漳州体育场、游泳跳水馆、网球馆、重竞技馆和老年人体育中心5个大型场馆,改建扩建23个中小型场馆。通过重点健身工程建设,为举办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打下良好基础,激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热情。 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1平方米,市民骑车10分钟可到达社区健身点,20分钟可到达全民健身中心,30分钟到达大中型体育设施。从城市到农村,到学校,到军营,市民都可以找到适合的锻炼场地,全民健身得到根本保障。 活动在身边全民乐翻天 当前,全市体育人口达40.1%。从四年举办一届市运会、老健会、农运会,每年举办“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到学校体育工作,再到大鼓凉伞、舞龙舞狮、民俗腰鼓、广场舞、龙舟赛、抛陀螺等接地气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我市通过政府主导、部门组织、基层联动三个层面推动全民参与“身边的体育活动”,坚持“亲民、利民、惠民”,每年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健身活动,让广大群众加入体育健身队伍,推动群众体育走向社会化。我市还大力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事业,承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如龙佳休闲山庄、威成健身健美俱乐部等每年接纳群众健身达十万人次以上。 组织在身边大家来锻炼 近年来,我市全力培育“身边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并严格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共建立单项体育协会3496个,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体育总会。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9000多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1人,100%的城市社区(乡镇)设有体育健身指导站,100%的行政村有兼职人员抓体育健身。 我市通过全力支持体育协会承办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各类体育单项协会每年举办两次以上规模较大的比赛活动,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 我市还积极建设体质监测指导站,逐步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全市建立市级国民体质监测指导站1个,城乡居民健康素质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比例达90%以上,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记者 徐镜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