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与古风生辉 村中的民房大多是黑瓦黄土房,而古建筑以明末清初建成为主,窗棂、门框雕花工艺或人或禽栩栩如生。 “洋头村的祖上精通水利,而且几百年前就有了环保意识,他们发明了非常先进的供水排水系统。”村主任吴帮桂说。 村中民居的屋檐下,只见水沟清澈见底,这是供排水系统的明道。村前北溪环绕流过,村民们引来北山清澈的山泉注入村中,让山泉在全村家家户户门前流过。这样,既方便村妇们淘米洗菜洗衣裳,也给全村消暑防火保平安提供保障。村里地下还有看不见的“暗道”,污水、废水从暗道流出村子,不影响村民的居住环境。自建村以来修建地下排水系统沿用至今,洋头村沟渠水质十分清澈。 洋头村的先祖不但精通水利,还精通手工艺。村中流传着竹篾编织工艺,用此工艺制作的竹篮,也能打到水。据传承人吴为登介绍,先民最初劈竹子做斗笠为遮阳挡雨,后世相习成风,慢慢由斗笠延伸到席条、淘箩、连枷、簸箕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生产用具。竹篾编织工艺从选竹、破竹到烘烤、上漆有十几个步骤。祖上曾制出竹篾酒壶,装酒竟能滴酒不漏,足见其工艺水平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村中通往祠堂的巷口,有一座建于清末的族长议事亭,亭中仅有两排长凳,墙上,挂着洋头村的训俗六则:“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孝子孙、睦乡邻、安事业。”吴小明介绍,亭子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向村民宣布重要事宜的场所,墙壁上经常粘贴有各类布告,“亭子里的长椅,只有德高望重的长者才能坐,村民之间有矛盾,就请来长者,帮忙讲讲理、解除误会”。 目前,洋头村的乡村游,迎来了好机遇。据八都镇党委书记崔向新介绍,正在建设的沈海复线将在八都镇开设互通口,开通以后,宁德市区到村里只需20分钟,福州过来只要1小时。镇里已投入大量资金开辟乡村游路线,洋头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旅游点。而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八都段也即将开工,穿村而过的霍童溪,沿岸将更安全更美观。 有此契机,洋头村努力寻找新的“卖点”。 去年,村里把原始森林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之后,在森林里建了一座400多平的木屋,门前是原始森林,落地窗外是一片荷塘。小木屋内,有厨房、餐厅,有两间客房、一个茶座,还有容纳六七十人的会议室。这里,成为当地文艺界人士的创作乐园。 “就在5月底,宁德市四五十个文化人,来这里写生、创作,画家、书法家、摄影师,让村里热闹了好一阵。现在,周末都有文人、艺术家过来,有的还要住一两夜。”吴小明说,最近,文人们的作品陆陆续续在媒体上刊发出来,“他们眼中、笔下的洋头村特别美,也打出了村子的知名度”。今年,宁德市文联第一个创作基地也落户在洋头村。这里还是八都镇文体基地、青少年文化培训中心。在离小木屋不远,真人CS乐园等也正在建设。 村子中心地带,有一座八九平方米的瓦亭,亭子里有个水龙头,引出的是山泉水。靠墙摆放着木椅木桌,桌上有一个煮水壶,水壶旁放着一个罐子,上标“洋头绿茶”。村民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座猪圈和厕所,现在村里人把它改造成游客休息的场所,还摆上当地产的茶,供来往的人品尝。 随着各个项目的不断完善,这座古村,有了新的“卖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