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文化福建 > 正文
闽西红土地热血铸丰碑 红军故事催人泪下
usa.fjsen.com 2016-07-20 10:13: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红军广场上的红军墙。

东南网7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张杰)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一句关于红军长征的话:“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这个“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中复村是长汀松毛岭下的一个小村庄,它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光照千秋的赞歌。

82年前秋天,在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松毛岭成为中央苏区东大门的最后屏障。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复村、松毛岭这片土地成为光荣的红色圣地。在这里,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以及苏区地方武装在巍峨的松毛岭上,与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精锐部队血战七天七夜,以伤亡6000多名生命的代价,为苏区中央机关、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在这里,苏区人民全力以赴,积极支前,踊跃扩红,与红军战士一道并肩作战,谱写了一首“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壮丽诗篇……

日前,记者走进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去聆听当地的红色故事。

遍地都是红色遗址

盛夏闽西,绿意盎然。

中复村位于长汀县与连城县的交界处,四面环山抱水,人杰地灵,是周边交通、商贸要地。

今年第一场超强台风过后,中复村背田河水上涨了不少。河面上,一座木质廊桥矗立其上,这座廊桥仅有十几米长,占地90平方米。廊桥的左上方木板上,当初的扩红标语“救国不分男女老幼”依然清晰可见。

“这是当年红军征兵的地方。”村干部钟鸣指着桥柱上一道高一米四的划痕告诉记者,当年只要身高超过这道线就可以扛枪参军了。如今,这座桥被称为红军桥。

与红军桥相连的,是一条古道,也被称作红军街。这条古道为古汀州通往永安的一段古官道,由卵石铺砌而成,街两边为土木结构瓦房店面。当年,红军在这条街上开办了各式合作社和店面,“铁器合作社”“粮食合作社”“茶油合作社”,一块块铭刻历史的标牌挂在道路两侧的客家老屋上。

村口石碑

“这些合作社既繁荣了当时的农村经济,也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问题。苏维埃政府还在这条老街上发展边区商贸,利用集市吸引白区的商人进来贸易。”南山镇副镇长钟彬彬告诉记者,过去,这条老街繁荣了苏区经济,今天凭借“互联网 ”,再次焕发活力,成了长汀农村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

中复村的火妹子,原先是一名歌手。去年,她回到村里,在红军街上租下店面,经营起了当地特产——姜糖。虽然开业不到一年时间,但是借助淘宝店、微商等互联网平台,火妹子的姜糖已经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现在,红军街上已经开办了20多家电商店铺,带动周边村庄300多个家庭走上致富路。

占地四五千平方米的红军广场、长达数百米的红军墙、松毛岭战斗历史纪念碑……在中复村,关于红军的遗址随处可见,每处遗址都是一个感受革命历史的好地方。仅去年一年,来中复村的红色旅游团就达11万多人次。

红军故事催人泪下

几百年前,中复村被称作钟屋村,因为这个村子大多姓钟。村中的观寿公祠是钟氏祠堂,同时也是松毛岭保卫战总指挥部旧址,“红军长征零公里处”的巨大石碑就坐落在祠堂前。

1934年9月30日,在观寿公祠这座400多年的祠堂前,聚集着数千红军。他们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得知红军即将转移的消息,乡亲们冒着绵绵细雨,拿着鸡蛋、花生、地瓜干、草鞋、布鞋,从四面涌来送别自己的亲人。”伴随着南山镇文化站赖富家声情并茂的讲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仿佛在记者眼前呈现:蔡冬莲送儿子钟童生妹,蔡四嬷送丈夫钟才登,上官观音妹送丈夫钟百寿,何香妹送丈夫钟则林……

讲到动情处,赖富家还给记者唱起了当年送别时的山歌:“郎当红军莫念家,专心革命走天涯;十年八载不算久,打倒反动再回来……”歌声如哭如泣,催人泪下。

在众多生离死别的故事中,赖二妹和钟奋然的故事最是让人动情。新婚夜刚过就送别丈夫的赖二妹,10个月之后产下遗腹子,除了上山砍柴,含辛茹苦地养活独子,赖二妹大部分时间就是坐在自家门槛上痴痴等待丈夫的归来。没曾想这一等就是30年,自家的门槛被她坐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等来的却是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

中复小学生们在学习长征精神。
松毛岭上的无名烈士碑。

赖二妹含着泪给丈夫修建了一座衣冠冢,棺材里放的是她每年给丈夫做的新衣裳和鞋子。一年一套,一共30套。衣冠冢正对自家大门不足50米,赖二妹依然每天坐在门槛上遥望衣冠冢,近一个世纪坚贞不渝的思念与守望,直到她105岁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当年的遗腹子钟开衍如今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他依然记得母亲当年修建衣冠冢时在墓碑前给父亲说的话:“然哥,你的儿子已经成人,我带他来看你了。”钟开衍一门有四位烈士,他的叔公、大伯以及大伯的两个儿子全部为革命事业牺牲。

母亲亲自送儿子上战场、红军退役后主动担负起牺牲战友的父母赡养,这样的红军故事在中复村比比皆是。

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记者在中复村参观时,中复小学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原来五年级的学生正在上德育课。中复小学院墙最醒目的位置挂着红军长征精神的总结,以及长征路线图。

“中复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教育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中复小学校长上官克琪告诉记者,践行红军长征精神“十个一”已成为该校办学一大特色。“十个一”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唱一首红歌,讲一个革命故事,书写一首革命诗词,画一幅红军长征画,当一次小小讲解员,打扫一次观寿公祠,慰问一次老红军,祭扫一次烈士墓,重走一段长征路,做一次红军行军饭。“‘十个一’让红军长征精神深深印入每个学生的血液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终身受益。”上官克琪说。

为了让后人更好地牢记那段历史,与中复村仅有几里之遥的长窠头村,有一位耄耋老人钟宜龙,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自掏腰包办了一个红色家庭展。展馆门口贴着一副他自己写的对联,道出了老人办展的初衷:若要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

松毛岭战役发生前,年仅七八岁的钟宜龙与驻扎在此的红军有过交集。同时,钟宜龙还是一位革命烈士后代,他的父辈曾参与松毛岭战役。钟宜龙出生后不久,亲生父母被国民党杀害,后来他的养父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养母曾在松毛岭战役后担任妇女游击队长。

现在,钟老每年都会在中复村和长窠头村作革命传统报告,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让现在的孩子学村史、颂党恩、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