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文化福建 > 正文
泉州竹编“刀客”陈清河:刀拉竹丝 细可穿针
usa.fjsen.com 2016-06-02 11:42: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陈清河作品,竹螃蟹栩栩如生
部分竹编半成品

在商品化大潮之下,安溪家居工艺品一度陷入低谷,2012年,已经退休在厦门定居的陈清河又应邀回了安溪,坐镇劳模创新工作室。

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设在安溪华侨职校,集合了竹、藤、铁等家居工艺品的高端成果,工作室平时有3个人帮忙,都是他的学生,50岁左右了,但是遇到关键环节,还得自己操刀上阵。他依然是那个“手艺控”,整天沉醉在毛竹和藤条的世界里。

如今76岁的陈清河,五把刀的功力依然不减,把粗大的毛竹拉成竹丝也是手到擒来。“非遗首先是技艺,必须动手,才能精雕细琢。就拿拉竹丝这样的精细活来说,那是60年功力,也是因为机器无法替代,要把竹子削得这么细、这么薄,只能用手工。试过用机器,全断了,没法用,主要是毛竹都有竹节,机器没有办法随时调整”。

竹编的第一关是选毛竹,“材料不行,肯定朽木不可雕”。“最好是3年左右的毛竹,太嫩的不行,韧劲和硬度不够。”抄起篾刀,陈清河刷刷刷连续三次,竹片就已经很薄,软塌塌的,再过一次薄刀,“你看,就像一张纸,受不起稍微大一点的力”。

就着窗口的光,陈清河瞄了一眼,把一根竹丝放入剑门刀刀刃中间,左手轻轻摁住,右手慢慢拉出,大约10秒过后,一根细得肉眼离得远了看不清的竹丝出现在他手里。“这样的竹丝,可以穿针眼的。”找来一根缝衣针,轻轻一戳,轻松过针眼,两侧还留有缝隙。

坚硬的毛竹,经过五把刀的轮番上阵,到最后要么变成薄弱纸片,要么细如发丝,已经化为绕指柔。

跟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陈清河感觉“像年轻人遇到初恋”,不过一旦牵手,“又像左手摸右手”,犹如身体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