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乐在福建 > 正文

泉州风景里的海丝情缘:洛阳桥

2016-04-21 11:00:55   来源: 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 兰楚文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市区东北郊、泉州“两江”之一的洛阳江入海口古万安渡上。这座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千年古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有着“海内第一桥”的美誉,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等造桥技术,曾在桥梁科学上开创先河,也使得自身与潮州广济桥(湘子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同时,横跨于波涛汹涌的万安渡口,洛阳桥还便利了泉州与福州间的南北交通,利济行人,也让刺桐城吸引更多商客劲风鼓帆海丝行。

900多年来,洛阳桥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泉州城的发展。

“飞虹横江垂”利济行人

洛阳桥所跨的洛阳江,是泉州仅次于母亲河晋江的滨海大江。

按照统计,洛阳江集雨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以上。湍湍的江水,均需经洛阳江万安渡,再继续向东“以出东海”。自古到北宋时,这里南北交通,无路可由,只靠摆渡过江。但令人畏惧的是,集沿途诸山众多溪流之水,洛阳江口洪流滔滔,风急浪高,因而“每逢风潮交作,往往停渡数日”。苟有不测,渡者常有没顶之患。这也就是来往行人以“万安”名渡口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讨个平安过江的吉利。

不过,万安渡虽名“万安”,但风波常作,渡涉艰难。也因此,往来泉州和福州间的商贾行旅、仕宦缙绅很多时候就只能“道出北门”,从马鞍格入河市,然后转道经仙游而北上福州。沿途攀山越岭,殊为不易。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自晋朝南迁,泉州及至唐代政治经济已十分繁荣,海外交通贸易不断发展,成为和岭南、江南扬州等齐名的蕃商会集之地。到宋代,海交贸易走向更加繁盛。万安渡口的天堑钳制,自然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南北交通运输之需求。

史载,为改变现状,庆历初(1041—1048)郡人李宠甃石作沉桥,开启了万安渡舍舟由陆、改渡为桥的历史。

“海上第一桥”名垂千秋

李宠甃石作沉桥,成为万安渡石桥建桥史上的第一人。在他之后约10年,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四月,郡人王实倡首于万安渡上兴筑石桥,换句话说,他也就是兴造今天我们看到的洛阳桥的第一人。

在洛阳桥的建桥历史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身影,他就是曾任泉州知府的北宋名臣蔡襄。在蔡襄两度任泉州知府共计23个月中,他亲自督视桥役,助成告竣之功。但相对于六年又八个月的造桥工程相比,蔡襄主持修造的时间仅四分之一强,也因此,在其自撰的《万安桥记》碑文中,蔡襄并不自诩其功,而是大书职其事者王实、义波等十五人。从侧面也再次论证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和智慧。

横跨入海口,洛阳桥是我国首座梁式跨海大桥,其间首创的“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等造桥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900多年来,这座长834米、宽7米的石桥,先后经历17次修复。桥上的石板因而来自于不同朝代,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发展。

据泉州文史老专家刘浩然先生稽查古籍、导根探本,洛阳桥原始概貌计有“一石、一坊、一阁,二镇风,三城,四介士,五井,六朝,七亭,八景,九塔,十三进桥院,二十八兽,四十六墩,八十一菩萨,三百六十丈,五百栏杆”以及难以计数的动人民间传说。它们中的很多,在沧海桑田中毁没无存。但是直到今天,也仍有很多人,从桥上走过,抚今追昔,遥想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时的繁荣历史,吟咏余光中的那首诗歌——“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