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4日讯 据侨报记者徐一凡4月12日华盛顿报道,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以下称“展望”),预计2016年增速为3.2%,2017年增速为3.5%;比3个月前的预测分别下调了0.2个、0.1个百分点。同时,《展望》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缓慢、金融风险、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给经济带来更大风险。《展望》建议,世界经济需要在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三管齐下。 《展望》中提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转型,并称可能会成为造成全球经济增速减慢的因素。《展望》称,中国增长温和放缓,增长继续从制造业和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和消费驱动。如果中国的增速较目前预期大幅下滑,可能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信心等渠道产生强烈的国际溢出效应,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普遍进一步降低。 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有普遍增长放缓的现象,前景并不均衡,普遍比不上过去20年的增长速度;不过增长强劲的印度是亮点,东盟5国经济体也表现良好。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依然缓慢,危机遗留问题依然造成需求低迷,人口形势和生产力增长缓慢也阻碍了复苏。 总体上说,《展望》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全球经济增长虽然在继续,但增速十分缓慢,风险更大;同时金融风险突出,并伴随地缘政治冲击和政治分歧,即经济风险和非经济风险同时上升。因此,全球经济需要同时在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三管齐下。总之要以提高增长率为第一要务。 具体说来,结构性改革依然有空间;发达经济体开展劳动力和产品市场改革将有利于促进中长期增长前景。而短期前景向好则需要精心安排改革优先次序。《展望》提到“伴随财政刺激的改革最有价值”,包括削减低效的劳动税、增加研发和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同时应大力推行提升企业竞争和便利创业投资的产品市场改革。此外,在削减事业福利和放松就业保障时,应同时采取其他措施,抵消改革对弱势群体带来的短期成本。对于许多发达经济来说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支持经济活动和提升通胀预期仍然至关重要。在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币政策必须克服汇率贬值对通胀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为应对贸易条件冲击,应在可能时采取灵活汇率来吸收冲击。最后,若要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让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政策发挥最大功效,进一步强化金融部门至关重要。 国际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日前在一次讲话中曾表示全球经济复苏太缓慢、太脆弱,长期如此将带来巨大经济风险,也给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带来负面影响。 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门主任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Maurice Obstfeld)则在今天最新的《展望》发布时表示,增速降低减小了“犯错误”的余地,同时又会损害潜在产出,影响需求和投资。他建议“如果各国政策制定者能清晰认识到他们的共同风险并联手应对,将对全球信心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