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侨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兰楚文)日前,在陈嘉庚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看到习总书记的回信之后,全省各级各地侨务工作者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引导他们传承、弘扬“嘉庚精神”,为推进福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侨界新贡献。
10月22日,福建省侨办就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省侨办主任杨辉在会上提出了五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措施。23日,省侨办又组织在闽侨商、侨领召开座谈会,向侨界进一步传达总书记回信精神。此外,省侨办还将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发挥侨力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经济领域,做足“侨”文章,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助力福建打造海外华侨华人投资“特区”。并将结合夏令营、冬令营和海外华文教育等活动,对海外华裔青少年加强引导,激发他们继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习总书记的回信也让广大海外侨胞感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激励。10月24日,由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陈清泉牵头,旅美闽籍侨领们在福州自发组织了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加拿大福建总商会主席林金龙、美国福建同乡会常务副主席郑廷勇等20多名侨领参加了座谈会,畅谈了自己对习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以及总书记关于弘扬“嘉庚精神”、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感受和感想。
本网也在第一时间策划并推出了“习总书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的网络专题,向广大海内外侨胞及时、全面地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宣传“嘉庚精神”,并在广大海外侨胞和网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网友纷纷通过专题中“网友留言”及“微博互动”两个栏目,写下了自己对于陈嘉庚先生的敬意和继续弘扬“嘉庚精神”的信念。海外闽籍侨领们则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不同渠道、不同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和感想告诉编辑,并以该专题中“各界反响”栏目为平台,表达出了他们作为海外游子愿与祖国同命运、共发展的心情,阐述了他们将始终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继承和弘扬“嘉庚精神”,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同构筑中国梦的决心。
将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
美国福建同乡会主席陈学顺表示陈嘉庚先生的一生都在为祖国出钱出力,他爱国爱乡的精神应该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希望全世界的华人华侨都能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将他的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美国福州总商会会长林长干说:“在我童年的时候,我就非常敬仰陈嘉庚先生,我希望自己能把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用‘嘉庚精神’教育好我的子女,告诉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一定要爱国爱乡,把‘嘉庚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安哥拉共和国福建商会名誉会长鄢行模认为陈嘉庚先生是福建人民的骄傲,也是所有海外华侨华人的楷模。作为福建人民的一分子,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嘉庚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重视对下一代进行中华文化教育
习总书记对陈嘉庚先生精神的肯定,也让美国侨商联合会主席郑棋受到很大的鼓舞,他说自己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来推动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号召所有海外华人华侨更加重视对下一代进行中华文化教育,让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在海外生根发芽。
英国福建同乡会创会会长陈爱国说,每每想到华文教育问题,他都会想到陈嘉庚先生,其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义举值得每一个海外华人华侨学习。
美国纽约商业协会会长江爱瑞坦言陈嘉庚先生是他心里的一个烙印,一直以来他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嘉庚精神”。“大家要多向海外宣传祖国好的政策、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的后代多回家乡走走看看,了解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这样他们才会热爱并熟悉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陈嘉庚先生的精神才会一直传承下去。”。
投资兴业 多为家乡做贡献
对于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陈清泉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是对海外华人华侨莫大的鼓励。“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华儿女,特别是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建设。”,他深感当前中国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机,尤其是家乡福建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上福建省政府对海外华人华侨的政策倾斜和投资环境,都是侨企发展的重要机遇,他极力鼓励海外侨胞们,积极弘扬“嘉庚精神”,让更多华人华侨参与到祖国建设中,共享祖国、家乡改革开放成果。
中澳企业家联合会名誉会长、世青会执行会长江雄表示自己将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回国创业,为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
作为华侨二代,福建闽东德立水力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守清也说,他深刻感受到了习总书记、省委、省政府、省侨办对“侨”的重视,他一定会借此机会发展好自己的事业,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
美国福建公所主席郑时甘则号召所有华侨华人将以陈嘉庚先生为楷模,拧成一股绳,汇聚侨力,积极从事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多为家乡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