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闽都文化 > 正文
末代武状元奉旨建造江夏堂 古祠堂背后的人事、流年

2013-03-21 16:1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导报3月21日讯(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我们的根在这里。”厦门79岁的黄金火,指着身后一座103岁的祠堂说。老人嘴里的“根”,是一座祠堂,里面摆放着先人牌位。

尽管里面牌位上的先祖老人没见过,老人的父亲也没见过。但每年清明,老人和海内外的宗亲们都会在祠堂里,虔诚祭拜。他们知道,这是黄氏祖先,黄家的魂。

清明、祠堂、先祖。虔诚焚香祭拜的,不仅是一个姓氏的祖先。寻根问祖的,还有中华民族的文化。

清明将至,本报即日推出这组“清明·寻根”系列报道,探寻厦门百年祠堂背后的人事、流年,以及现在的生存状况。我们以期通过祠堂,寻找这座城市的人文脉络。

黄氏宗亲下南洋的出发地

黄金火嘴里黄氏宗亲的“根”,是江夏堂。

黄金火,厦门江夏堂黄氏宗亲会副秘书长。逢清明、中秋,他都会和其他黄氏宗亲一道,到厦门江夏堂寻根省亲。

江夏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是黄氏广大宗亲“过台湾”、“下南洋”的出发地,被誉为“厦门最具艺术价值的老建筑”。

“早些年,厦门周边的很多黄氏农民,放下锄头、扔下扁担,到江夏堂赊船票下南洋。”黄金火说,当时人们下南洋得买船票,但只要姓黄的人过来,可以直接到江夏堂赊船票。

因此,通过江夏堂下南洋的宗亲非常多,许多人后来寻根,都寻到了这里。

在黄金火的印象中,宗亲寻根规模最大的一次有600多人前来,单单境外的黄氏宗亲就组了好几个团,几百人从菲律宾、吉隆坡、金门、台中跨海而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